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王兴宇 卫星
[导读] 目的:探讨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
        王兴宇  卫星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其中45例地中海贫血为对照组,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含量(RBC)和贫血检出率。结果:对照组Hb、MCV、RBC分别为(102.43±7.65)g/L、(66.85±4.21)fL、(3.03±0.61)109/L,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51±8.94)g/L、(72.40±4.36)fL、(5.34±0.44)109/L,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贫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93.02%,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大。结论:可通过Hb、MCV、RBC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准确率较高,可于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临床诊断;鉴别价值
        贫血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含量低于正常值,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活和健康,临床上可将贫血分为两大类: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由于两种类型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不大,增加了鉴别诊断难度,但两者检验结果并非完全相似,可通过这些指标差异鉴别诊断绝大部分患者[1]。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应加大诊断鉴别力度。为了探讨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本次研究选取8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贫血类型分为两组:45例地中海贫血为对照组,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54岁,平均年龄(34.16±3.51)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27岁,年龄最大56岁,平均年龄(35.24±3.41)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可知差异很小,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抽血前1 d不食用高蛋白、油腻食物,不可大量饮酒,采集血液样本时必须确保空腹状态下进行。两组患者均采集40 μL血液样本,采集后立即将其放入真空室管,之后应用160 μL的EPK稀释液稀释,之后将血液样本放置于抗凝管,确保其均匀混合。最后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稀释后的样本。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Hb、MCV、RBC和诊断符合率[2]。
1.4统计学分析
 
2.2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
        对照组贫血检出例数为43例,诊断符合率为95.56%,观察组贫血检出例数为40例,诊断符合率为93.02%,2值=0.26,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贫血主要划分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两种,由于病因不同,必须进行区分诊断[3]。当前临床上在贫血诊断方面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一个缺乏对两种贫血分型的重视,另一个是只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和蛋白检测等进行,受到条件等因素影响很难广泛应用上述方法检验,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更加经济实惠的血液检验方法并探讨其在贫血鉴别中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是研究的重点。
        缺铁性贫血指患者机体受铁元素合成降低影响处于缺铁状态,自身血红蛋白合成能力不高,由此导致贫血[4]。而地中海贫血指患者血液中珠蛋白存在合成障碍导致,绝大多数患者受到遗传所致。由于两种贫血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对其进行区分,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若无法正确诊断,则很难确保治疗效果。
        血液检验时临床上比较常用贫血检验方法,可通过血液检验结果诊断患者贫血,但要想通过血液检查结果诊断患者贫血类型仍然具有较大难度[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Hb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2.43±7.65)g/L、(83.51±8.94))g/L、,这表明地中海贫血患者Hb水平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MCV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6.85±4.21)fL、(72.40±4.36)fL,由此可知地中海贫血患者MCV水平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RBC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3±0.61)109/L、(5.34±0.44)109/L,这表明地中海贫血患者RBC水平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此外,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很小,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在鉴别诊断时可结合Hb、MCV和RBC水平鉴别诊断两种不同类型贫血。
        综上所述,可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诊断了解患者贫血类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利青. 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7, 11(1):49-50.
[2]黄树清. 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59):133-133.
[3]吕朝辉, 杨璐嘉, 冯秀丽. 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55):132-132.
[4]王江峰, 石梁, 夏建新,等. 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8):108.
[5]李丽兰.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 8(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