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高娟 樊静
[导读] 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高娟   樊静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中微生物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涂片检查;微生物检验;应用效果
        临床微生物学为临床迅速、准确检出病原体提供着理论支撑及技术保障,为临床诊断感染类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检査手段,为医生临床确诊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临床微生物检查方法包括多种,涂片检查属于其试验方法之一,在开展涂片检查后展开细菌培养,之后再进行涂片检查,结合图片检查临床医生才能够准确的用药。但细菌培养的时间相对较长,培养后才能开展涂片检查,明显会耽误患者的疾病治疗,进而加重病情[1]。目前,临床研究指出,对原始标本展开涂片检查的结果与细菌培养后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进而对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本文通过将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分析其阳性检查率,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临床微生物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微生物包括腹水、尿液、痰液及脓液各18、30、51、13例。
1.2方法
采集尿样后,先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沉淀物收集起来进行涂片操作;痰液标本可直接从脓液、血液等异常部位挑出;对于脓液、痰液,可直接取得标本后进行涂片、送检。涂片前,将样本放入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培养后,取适量样品,涂抹均匀,采用压片法制备,将样品加热并用酒精灯稀释,涂片自然风干。经革兰氏染色处理,用无菌棉签挑选,浸入生理盐水中,将生理盐水与样品用无菌针充分混合后,经交错方向拉动载玻片,对获得的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
1.3疗效观察及评判
        观察微生物检出率及涂片、细菌培养的标本涂片出的阳性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微生物检出率;涂片、细菌培养的标本涂片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我国传染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传染病种类繁多。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处在体质抵抗力弱的患者易受感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所以要尽快查明病原体类型并给予治疗,否则会使病情加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为了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如何通过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确定病原菌类型是治疗患者的关键。临床微生物学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主要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来指导病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涂片检查应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其效果显著,涂片显微镜检查是对临床标本以薄片形式进行革兰氏染色,经显微镜下直观观察微生物形态,涂片显微镜检查主要用于细菌鉴定,经药物敏感纸片的选择后进行临床早期诊断,确定标本是否合格,并鉴定其致病菌,可检查腹泻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提高细菌鉴定的质量[3]。本次研究中,112例标本中微生物的检出率为104(92.86%),经涂片、细菌培养的标本涂片检验出的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说明细菌培养前对微生物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可以明显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降低培养结果的错误率,全面提高标本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临床提供报告,并提供患者的感染信息,从而不会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对临床用药指导具有积极意义。基本标本涂片检查可以识别细菌的种类,从而根据细菌的种类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以痰液样本为例,如果样本中检出葡萄球菌,则大多数疾病为肺炎,经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也有助于鉴别病原菌种类,以便临床参照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4]。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从标本采集到检验结果通常需要2~3天,步骤繁琐,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等。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可能会略有变化。因此,标本送实验室后,需要进行染色镜检,并在第一时间报告镜检结果,作为临床医生探索合理用药的有利条件,同时排除不合格标本,全面提高病原菌检出率,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标本采集到检测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影响治疗。因此,标本送检后,应及时进行涂片检查,并将结果告知临床,作为临床试验合理用药的参考,同时涂片检查可及时排出不合格标准,保证病原体检查的准确性,加强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性[5]。
参考文献
[1]姚艺辉,余晓露,张国强.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19,24(6):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