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刘志雄
[导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刘志雄
        揭西县龙潭镇卫生院,广东揭西51542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4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大幅超过观察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还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可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老年;不良反应;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为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高达23.5%左右,患者以餐后反酸、嗳气、上腹部不适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1]。临床认为,胃肠道动力异常、激素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都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外因[2]。临床普遍采取胃动力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虽能取得不俗的临床效果,但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不稳定[3]。本研究以我院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4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2)年龄超过60岁;(3)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糖尿病与肾脏疾病者;(2)腹部手术史者;(3)肝胆胰疾病者;(4)胃溃疡或糜烂者;(5)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根据抽签法,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4±12.5)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6±1.1)年;观察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3±12.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1.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口服3次多潘立酮片,每次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每日三餐餐前口服4丸胃肠安丸。两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与不良反应。(1)疗效评判标准[4]: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至少下降90%,即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89%,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69%,即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不足29%,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评判标准[5]: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包括胃脘饱胀、胃脘烧灼、口干口苦、便秘,4大项,各项分值0~3分,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3)临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悸、头晕、腹泻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入“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寒气侵犯、劳逸失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行气调畅、疏肝健脾的原则进行治疗[6]。作为一种中成药,胃肠安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厚朴、木香、大黄、檀香、大枣、枳壳、巴豆霜、沉香、川芎等,其中麝香能开窍醒神、散结止痛,巴豆霜可峻下冷积,厚朴可化痰消积、降逆下气,枳壳能行气宽中、破气除痞,大枣可益气安神、健脾养血,大黄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川芎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沉香、木香与檀香可疏肝解郁、消积导滞、温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胃导滞、理气止痛、芳香化浊之功效[7]。临床研究发现,胃肠安丸可加速胃动力,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还可缓解胃肠痉挛和胃腑积滞,调节肠道功能,加速胃肠的消化吸收,纠正胃肠功能紊乱,减少胃内残留,为胃部的排空奠定基础[8]。
        本次研究中,我院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比常规西药治疗更加显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大幅超过观察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有效。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还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可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世龙,濮孝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6):1938-1942.
[2]王宏博,王朝伟,于建平,丁瑞雪,康汇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6):100-102.
[3]邓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4):74-76.
[4]蔡正清,郝艳萍,唐金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5):579-580.
[5]丁洪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2):1437-1439.
[6]刘志清,郭明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复发情况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5):61-64.
[7]邱阳,唐旭东,邱娟娟,郭莉,刘越坚,万嘉嘉,王凤云,郭慧淑.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与Cajal间质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07):1106-1110.
[8]朱芬芳,甘小华,黄德莲.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3):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