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和临床探索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1李磊 2刘姗姗
[导读]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和临床效果。
        1李磊 2刘姗姗
        1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250012
        2 山东省立三院 250031
        摘要: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少见,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诊断;临床探索

        寻常型银屑的发病原因很多,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但是发病机制现今还不能完全确定。主要是由炎症引起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反应,但是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常见,在进行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很大的影响[1]。因此在进行常规病理的检查之后,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免疫荧光检查。该疾病的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白色磷屑、点状出血现象和薄膜现象,目前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免疫、内分泌、遗传和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2]。为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数据报道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67~82岁,平均年龄在(76.39±2.71)岁,病程在6个月~2年,平均病程在(1.09±0.31)年;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66~87岁,平均年龄在(77.16±1.03)岁,病程在6个月~2年,平均病程在(1.06±0.24)年,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对比差使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意义。
    纳入标椎:所有患者均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治,并进行了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确认参加此次研究。
    排除标椎:药物禁忌的患者,心脏衰竭和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和有其他重大感染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采用紫外线照射发对患者进行照射治疗,每周治疗两次,一共治疗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要完成8次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主要氨苯酚、氨甲喋呤、硫锉嘌呤[3]。以上所有药物均口服,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如果发现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下降,要立即为患者停药或者进行换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水疱的消退情况和结痂情况,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水疱消失,并且没有出现大疱性的损害为痊愈,如果患者的水疱等症状均有所缓解,为治疗有效患者;若患者在治疗后所有症状均没有明显变化则是治疗无效患者。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的研究中,所有相关资料和调查数据的处理都通过SPSS21.0软件计算,所有的计量资料都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统一运用X2来检验,用(n,%)表示,当P<0.05的时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罕见,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在发病初期患者会表现出炎性红色丘疹,以后会护肩扩大,并且逐渐融合成棕红色的斑块,斑块周围有红色的红晕,表面会覆盖干燥或者灰色的磷屑[4]。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在一些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一部分靶抗原沉积在机体的表皮组织内,导致机体会出现一些免疫反应,和一般的皮肤病相比,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的发病更为严重,在诊断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现今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进行药物治疗[5]。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皮肤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少见,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位惠,杨文秀,张薇.身心系统护理联合常规心理干预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29-530.  
[2]李芳谷,蔡川川,王洁娣, 等.单用阿维A及联合环孢素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回顾性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24-525.  
[3]李涵,施茜馨,张喜莲.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2):262-263.
[4]彭子湖.生物制剂在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20,26(9):56-58.  
[5]孙景英,黄贺,杜文辉, 等.KRT14基因突变伴KLHL24基因正常的中国汉族手足复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9):985-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