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萌萌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省271509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错误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600个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搜索。总共发现了56个错误样本。找出了这56个样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改善测试结果。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对600份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6份样本有错误,占9.33。导致错误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23例,41.07)和收集因素(15例,26.79)。检查因素(13例,占23.21),检查因素(5例,占8.93)。患者因素还包括饮食影响(7例,12.5),药物影响(7例,12.5),月经影响(7例,12.5),剧烈运动或过度紧张(2例,3.57)。采集因素包括不正确的采血时间(5例,8.93),采血管错误(5例,8.93)和采血不足(5例,8.93)。提交检查的因素包括检查时间过长(6例,占10.71),不同的申请形式和样品(4例,占7.14)以及样品剧烈振动(3例,占5.36)。测试因素包括抗凝剂使用不正确(3例,5.36)和治疗不当(2例,3.57)。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临床血液测试样本错误率最高的因素。结论:份临床血液标本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应加强管理,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最终降低标本的错误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依据。治疗。
关键字:验血;标本误差防控对策
引言
血液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相对基本的检查方法。临床血液检验不仅可以为血液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其他身体疾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可以看出,正确采集血液样本是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不正确的验血结果不仅不利于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判断,而且不利于患者及时就医。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发现血液测试结果并不总是正确的,并且仍然会不时发生错误。为了减少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误差,检查人员应从各个方面入手,认真分析误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我院380例血液检测标本,总结临床血液检测错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该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随机抽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600份血液检测标本进行分析和检索,共发现56个错误标本。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记录并将错误结果移交给诊所。临床医务人员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实验室,临床人员和其他人员共同讨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2方法
专职护理人员将采集的血液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样本统计。实验室的窗口检查员将逐个检查所有提交检查的血液样本,例行记录不合格的血液样本并要求重新收集样本,然后将其提交检查。在此期间,将根据不同类型对所有不合格样品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对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
1.3统计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本研究对600份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6份样本有错误,占9.33。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因素(23例,占41.07),收集因素(15例,占26.79),呈报检查因素(13例,占23.21),检验因素(5例,占8.93)。患者因素还包括饮食影响(7例,12.5),药物影响(7例,12.5),月经影响(7例,12.5),剧烈运动或过度紧张(2例,3.57)。采集因素包括采血时间错误(5例,8.93),采血管错误(5例,8.93)和采血不足(5例,8.93)。提交检查的因素包括检查时间过长(6例,占10.71),不同的申请形式和样品(4例,占7.14)以及样品剧烈振动(3例,占5.36)。测试因素包括不正确使用抗凝管(3例,占5.36)和治疗不当(2例,占3.57)。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临床血液测试样本错误率最高的因素。请参阅附表。
3讨论
本研究对600份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6份样本有错误,占9.33。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因素(23例,占41.07),收集因素(15例,占26.79),呈报检查因素(13例,占23.21),检验因素(5例,占8.93)。其中,患者自身因素是导致临床血液测试样本错误率最高的因素。可以看出,采集血样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尤其要注意以易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预防措施。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协助完成标本采集。为了降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错误率,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提高检查员和采血护士的专业水平:采血护士必须严格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反复询问其输血知识,是否禁食,是否遵循输血前的要求等。请记住测试类型所需的血液量,以便能够正确,熟练地指导患者将血液带入正确的位置,并记住采血的位置和输血时间。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从输血处抽血,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对侧肢带的紧度,以免长时间压迫血管。轻轻摇动空管中收集的血液,以避免剧烈摇动引起的凝结。采血人员应使用适当和熟练的采血技术采血,以防止和防止溶血。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检查步骤和要求,并尽量避免和减少人为疏忽等因素引起的血液检查错误。在采集血样之前,护理人员应事先考虑可能导致血结样错误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了解相关的医疗建议和实验室检查。建议患者在采集血液样本的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改变人体中的钾和钠含量。如果患者在采集血样之前进行锻炼,则需要休息30分钟,然后再进行采集。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之前应详细检查试管和注射器,以免血液采集设备出现异常。精确采集血液样本。请勿长时间击穿穿刺点并束缚袖带。不要在受伤或发炎的肢体上收集血液样本。
(2)在采集和保存血液样本时,有必要确定血液样本的检测项目,然后收集足够的血液样本,以免检测样本的血容量不足。血液样本不应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受到影响。此外,有必要掌握采血量与抗凝剂使用的比例,以免引起血液凝结的问题。并且就患者而言,有必要调查他们是否患有急性胰腺炎或其他可能导致乳糜泻的疾病,如果存在,则需要进行筛查。对于其他患者,有必要在抽血之前进行宣讲,指示他们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喝酒,并保持血液的纯净,避免抽血前一天出现乳糜血症。采血时,护士需要注意采血的方法,以免过度拧紧或挤压止血带以免溶血。另外,有必要保持血样的温度,并尽快上交血样进行检测,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摇动,以免引起血细胞破裂的问题,从而影响血细胞的稳定性。测试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收集患者因素和样本,将其提交检查,并且每个环节中的检查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准确识别影响错误的因素的唯一方法是防止整个过程。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错误率,提高准确率,更有利于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刘天成,彭杨琳.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67-68.
[2]王娴默,肖林,李彦林.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2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