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针灸学》是高职高专中医学、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实训教学实践中有些许心得,试做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专;针灸学实训;教学浅谈
《针灸学》是高职高专中医学、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以基层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结合自己学习、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一、优化教学内容
我院中医学、中医骨伤专业《针灸学》实训课时都是32学时,采用教学班形式授课,每周2学时。既往实训教学大多以针刺练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针灸学》不是中医学、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加之学生学习能力有限,针刺练习大多学生往往浅尝辄止,不愿再深入、强化练习,实训课中后期处于敷衍应付状态。为此,笔者认为可适当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针灸学》实训秋季学期行课,中医学专业《针灸学》实训春季学期行课,我院针灸实训室条件有限,均面临天气较寒冷考验,针灸学临床取穴亦涉及辩证施穴,因此,调整相应时间段的实训教学内容以病案分析的形式授课,以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特点、实际需求以及临床需求为出发点,选取面瘫、肩关节周围炎、急性腰扭伤、颈椎病四个针灸优势病种展开8个学时的病案分析授课,采用PBL教学模式,PBL教学即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它借助“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1]。以病案资料导入课程,穿插讲解《针灸学》理论部分下篇针灸治疗部分相关内容,以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紧张,引导学生完成并讲解分析相关病案的病名、辩证、治法及针灸处方拟定,学会尝试把零散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临床辩证施穴,训练学生针灸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2.针刺练习。既往是将人体按头面部、颈项部、腰背部、胸腹部、双上肢、双下肢进行分部,每个部位选取一个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出临床常见的腧穴处方,由学生按小组互相进行相应的腧穴针刺练习。但大部分学生往往在经过几个学时的针刺练习后,或失去新鲜感、或俱痛、或感觉枯燥、或怕刺伤脏腑组织器官出现针刺意外不愿再继续针刺练习。为此,笔者认为根据进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及针刺手法,选取人体四肢部分腧穴进行针刺练习,既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又便于自我操作及达到针刺教学要求。先由教师在模型上演示操作,可持续留针便于学生观摩,再在学生模特上真人演示一遍操作,提高感性认识,学生既乐于学习、又充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的相关要求。学生3人/组,1人当模特,1人操作,1人用手机录制整个操作过程视频,按如下模式进行针刺练习:针刺操作前器材准备-沟通-操作前手卫生-体位选择-暴露腧穴-腧穴定位-确定毫针规格-腧穴皮肤消毒一进针(持针方法、针刺角度、方向、深度)一行针/针刺补泻(操作技术要点)-得气-留针-出针一术后沟通-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操作后手卫生。
3.强化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无菌操作相关知识。既往教学中一直坚持贯彻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无菌操作、针刺锐器伤等相关知识教育,但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建立无菌操作观念,操作随意性大。在针刺练习4-6学时后,安排2学时,将病案分析讲解过的疾病进行针刺练习,每个疾病选取2名同学,1名扮演“患者”,1名扮演“医生”,“患者”依据相应疾病,将病史、症状等相关信息提供给“医生”,“医生”依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辩证分析拟定针灸治疗方案。教师以旁观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及时更正诊疗过程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医患”之外的其他学生进行观摩,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2]。
4.腧穴定位强化练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往往都能掌握针刺手法,而腧穴定位教师示范、纠错后,学生依旧不能完全准确定位或是正确归经,往往取穴不准确,难以达到针刺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应强化腧穴定位教学。
笔者认为仅靠实训室教学远远不够,因此,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人体按头面部、颈项部、腰背部、胸腹部、双上肢、双下肢进行分部腧穴定位,课堂上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同学分小组定位,教师纠错模式开展,线下学生3人/组,1人当模特,1人定位,1人拍照,通过学习通完成真人不同部位腧穴定位,将定位结果拍照发教师检查,教师再次展开纠错,并请掌握定位的同学现身教学,提高教学互动性,共同提高。学生线下学习活动计入平时成绩,所占期末成绩比例为40%。
5.强化实训考核。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求开展,以学生是否形成针灸实训思维为核心考点,考核主要采用腧穴针刺实践操作的形式,2人/组,由教师指定针刺操作腧穴,学生互相扮演“医生”,从医患沟通、手卫生、腧穴定位、功能主治以及针刺操作、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实践操作。这种考核不能投机取巧,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考核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实训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客观性[3]。教师从针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方面考核,严格把控针刺一系列操作流程,考核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期末成绩比例为40%。
二、优化实训条件
1.我院针灸实训室承担基本教学任务基础配置有待完善。第一:保证酒精无菌。目前采用的是广口瓶盛放75%酒精作为针刺消毒使用,但酒精多人使用,加之部分同学不严格按要求使用酒精,难以保证酒精无菌状态,建议改用喷雾式酒精喷剂;第二:完善器具消毒处理。拔罐要求一人一罐,刮痧要求一人一板,实训室均没有提供相应消毒处理措施,单纯用75%酒精棉签擦拭消毒过于粗糙,难以避免交叉感染。第三:完善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我院针灸实训室目前备有黑色垃圾桶与黄色垃圾桶,建议再备一个蓝色垃圾桶区分酒精类化学垃圾,以紧贴临床实际。
2.引进VR(虚拟现实)技术。针灸学实训中存在难以避免损伤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第一针刺伤。针刺导致皮肤出血、血肿、疼痛、晕针等;第二烫伤。烫伤主要是在艾灸、拔罐时造成的皮肤烫伤、衣服、头发、治疗床烫坏、未能完全把艾火熄灭造成垃圾桶烧坏等。第三其他伤害。如火罐留罐时间过长导致皮肤起泡。第四交叉感染。针刺是一种微创操作,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往往容易造成血液系统疾病的交叉感染,不仅会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第四学生不明腧穴局部具体解剖盲针,机械针刺练习,不知针下是腧穴还是其他组织,心中无数。目前,我院大力发展康复养生文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产业,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能引入经络腧穴VR(虚拟现实)技术,那么对《针灸学》实训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穴位的精准定位、穴位解剖的可视化等,在世界范围内都将改变传统针灸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同时对提高雅安区域性康养大健康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三、强化巩固临床技能
学生经过实训课实践后,对针灸学临床技能有一定掌握,但学习就已快接近尾声,自己的技能掌握程度怎么样心中无数。目前,国家在学生中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类学生中成立针灸创业体验团队,利用现有实训室资源,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模拟临床实际,利用晚上、周末时间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针刺、拔罐、灸法、刮痧等体验活动,按照市场化流程进行模拟运营及管理。对前来体验的每一个师生按医院相关科室就诊流程进行诊治,四诊-查体-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学生提早“步入临床”,既巩固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及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及时回顾复习,最终真正掌握专业相关知识,也给了学生一个全面发展、成长平台,让学生更自信,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变相地形成教学反馈,让专业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效果,修正调整教学方案,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四、结语
《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同时也是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主要组成部分,其简、便、廉、效、广的特点很适宜我国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如何成为一个服务基层的技能型人才,针灸学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笔者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仅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希望对提高我院《针灸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能为临床提供更合格的针灸人才。
参考文献:
[1]穆艳云,甘君学,董勤,等.PBL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程应用中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60
[2]程秀宇,王昌辉,张虹.角色扮演实训教学在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中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40)
[3]刘海洲,蔡庆宇,鲁光宝.对于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6)
[4]范建超.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外医药研究,2018,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