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铭
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 622150
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年人来说,是容易患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这一疾病属于骨代谢性疾病,就其发病率来讲,男性比女性略低,女性主要集中在绝经期以后。
一、了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即人体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骼强度下降,继而变“脆”。正常成年人的骨密度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下降,到60岁左右,骨组织流失达到一定程度,骨骼内部就会从“大理石”变成“蜂窝煤”,十分脆弱。健康的骨骼可以保持骨骼吸收与骨骼形成之间的平衡,而疏松骨质中的吸收速度远快于形成,从而造成骨质流失。对女性来说,骨密度在18岁左右达到峰值,恒定保持到45岁左右,约50岁开始下降。由于衰老而导致的骨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因为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肠道中钙吸收不良,以及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的能力减弱。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等产生的副作用也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很多人对它并不会特别重视,进而低估了它的危害性,认为得了骨质疏松只要多补钙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意识是不对的。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无形杀手”,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处理不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带来不便。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身体疼痛,其中腰背痛占到了疼痛患者的七成到八成,仰卧或坐立时稍有缓解,站立或伸展肢体、久坐后疼痛会加剧,而咳嗽、用力都会加重疼痛的症状,一般骨量流失超过12%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骼疼痛。此外还有一个肉眼可见的明显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纪大以后会“变矮”、“驼背”,这是因为随着骨量流失,脊柱负荷量加大,容易压缩变形产生前倾,骨量流失越多,脊椎曲度越大。中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每压缩2mm左右,身高平均会缩短3-6cm,看上去就越来越“矮”了。
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问诊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就其症状表现来看,大多病人会感到腰背疼痛,呈隐隐作痛状,疼痛区域界限不明显,部分病人的疼痛感会由背部向肋骨方向扩散,具有广泛性,病人站立、行走会有不适感,处于坐位或卧位后不适感会减弱,早上起床后,疼痛感表现得比较明显。若受到风寒侵袭,病人的症状会加重,有出现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还可能出现圆形驼背。
中医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问诊治疗时,可对其进行病症分型,进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可将其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脾气虚衰型、肾精不足型、气血不足型等。
1.肝肾阴虚型
问诊:腰部、膝部软痛,舌质为红色,舌苔较少,有眩晕感,时有耳鸣现象,睡眠梦多,关节比较僵硬。若病人为男性,有阳强易举现象,偶有遗精,若病人为女性,其经量偏少,或已闭经,身体形态偏瘦,有盗汗、烦热现象,脉搏较细。
治疗:滋阴壮骨,补肾益精,可采用左归丸进行治疗,也可使用滋阴大补丸进行加减治疗,也可使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
2.肾阳虚衰型
问诊:病人的腰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经久不愈,若进行一些运动锻炼、活动后,其疼痛感会更强烈,病人精神表现得较为疲惫,呼吸时有气短现象,其小便清利,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舌苔呈白色,脉搏较沉且弱,大便易泄,腰部以下可能出浮肿,用手按压凹陷,复原较慢,腹部可能出现肿胀感,可有心悸感。
治疗:温肾补虚,强筋壮骨,可采用右归丸加减治疗,也可使用八位肾气丸进行治疗。
3.脾气虚衰型
问诊:病人的腰背会出现酸痛感,膝盖在行走时乏力,运动后胸背疼痛感强烈,饭后有腹胀感,大便溏薄,四肢感觉疲倦,不喜言语,脸色萎黄,可伴有浮肿,可消瘦,舌质较淡,舌苔呈白色,脉搏缓慢且弱。
治疗:健脾补肾,温阳益气,可采用参芩白术散进行加减治疗。
4.肾精不足型
问诊:病人腰部会感到隐痛、酸痛,筋骨乏力,牙齿松动,脱发偏多,多健忘,有恍惚感,舌质发红,脉搏细且若。
治疗:滋肾补精,壮骨补血,可采用河车大造丸进行加减治疗。
5.气血不足型
问诊:病人患处会出现肿胀,按压时有疼痛感,四肢乏力,不喜言语,面色疲惫且发黄,食量偏少,大便溏薄,舌质偏淡,脉搏较细且弱。
治疗:健脾补气,养血壮骨,可采用十全大补汤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归脾汤进行加减治疗。
6.气滞血瘀型
问诊:病人的患处颜色偏青偏紫,凝滞强直,筋肉出现痉挛萎缩现象,时常会有麻木感,嘴唇色泽偏暗,舌头色泽偏紫偏暗,脉搏细且涩。
治疗:活血化瘀,行气健骨,可采用身痛逐瘀汤进行加减治疗。
7.风邪偏盛型
问诊:病人患处会有瘙痒感,会呈现出一定的红斑,关节有疼痛感,呈游走性,天黑之后疼痛感有所减轻,手脚关节弯曲伸直不畅,舌苔较薄,呈白色,脉搏较浮。
治疗:祛风止痛,祛邪养气,可采用防风汤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如意通圣散进行加减治疗。运用如意通圣散治疗时,所用药物主要有当归、麻黄陈皮、甘草、御米壳、丁香、川芎等,有腰腿疼痛,可添加乳香、虎骨。运用防风汤进行治疗时,所用药物主要有防风、白芷、狗脊、白术、羌活、附子、麻黄、石膏、桂心、芎劳、牛膝、萆薢、葛根、杏仁、生姜、薏苡仁等。
总体来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老年人群,骨组织结构退化,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偏高,容易出现骨折情况,中医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会将其划分为若干症型,不同症型,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这里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问诊进行了简要讲解,希望大家能更好的认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