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琴 罗观洋 付华智
泉州市中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方不同熏洗时间对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年1月- 2019年10 月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住院患者300例,按照熏洗不同时间随机分为A1、A2、A3组,三组都给予痔瘘外洗方, 40℃恒温坐浴,熏洗时间分别为10min,15min,20 min,每日1次,熏洗后都配合微波治疗,疗程 7d。观察治疗后各组切口创面疼痛、水肿面积、肿胀程度的情况。 结果 A1组的总体疗效最好(P < 0.05),其在缓解术后切口疼痛、水肿面积及肿胀程度均优于A2、A3组 (P < 0.05)。结论中药熏洗方采用熏洗时间10min对痔术后切口肿痛的缓解效果最好。
【关键词】 混合痔;术后切口肿痛;中药熏洗方;熏洗疗法;不同时间
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项重要内容[1],也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种独特的治疗肛肠疾病的熏洗疗法。坐浴法是指将中药配方水煎或用开水浸泡后,趁热熏蒸,熏后用药液洗涤患部的治疗方法,痔切除术后常伴有切口疼痛、渗液、肛缘皮瓣水肿等症,中药熏洗在促进伤口愈合、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方面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回顾以往的国内外文献和在临床实践可以看出,不同医院中药熏洗疗法的应用大多凭借经验,即使相同医院不同医生对熏洗治疗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认识与临床操作规范。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对300例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最佳的熏洗时间与温度,减轻痔术后的切口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以最佳疗效为基础的优化的中药熏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推动中医护理在现代护理学中的发展进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源于 2019年1月- 2020年1 月泉州市中医院肛肠科二区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术后的住院患者,共300 例,其中男 176 例,女124 例;年龄 18~ 65 岁。
1.2 分组方法
将 30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A1、A2、A3),每组100 例,各组按照预定措施相对应的处理。三组均采用采用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生产的肛门熏洗治疗仪熏洗,药方采用肛肠科协定方-痔瘘外洗方,每日1次,温度控制在40℃。分别观察三组患者伤口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水肿面积。
1.3 治疗方法
患者术后第 1 天均开始熏洗治疗(由护理人员完成),治疗前由管床医生除去肛门切口敷料。中药(痔瘘外洗方)熏时间均为5min,洗时间分别为5min,10min,15 min,每日1次,熏洗温度控制采用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生产的肛门熏洗治疗仪,控制温度为40℃。
1.4 疗效观察
① 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创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水肿面积,具体评分标准见表 1。
② 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于术后第 1 天 (治疗前),术后第 3、7天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分,改善率 =(术后第 1 天总评分 ? 术后第 7 天总评 分)/ 术后第 1 天总评分 ×100%。显效:改善率≥ 70%; 有效:70% <改善率≤ 30%;无效:改善率< 30%。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各组的一般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具有可比性。
2.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 1 个治疗周期后,3组改善率进行统计,A1组与A2、A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2与A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各组症状评分比较
3组术后第 1 天术后创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水肿面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1周期治疗后, A1组在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创面肿胀程度及减少水肿面积方面分别优于A2、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2与A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讨论
混合痔普通人群发病率高,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常采取外剥内扎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术后经常合并有局部切口疼痛、肛缘水肿、渗液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可能与术后因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渗透压升高出现水肿,疼痛加剧,可影响创面愈合[4]。中医学认为该并发症为肠病术后局部水肿是经络阻滞,气血凝滞所致。
在现代医学针对肛肠疾病的治疗,手术是第一步,但术后伤口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护理,而目前临床上综合性医院单纯采用西药换药,不仅药物比较单一 , 效果往往也不是很理想,这时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可以起到清热利湿、疏通气血、散瘀化滞及消肿止痛的作用维持创面清洁、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并且减少合并症的程度[5]。本研究通过采用统一的中药方剂进行不同熏洗时间的设定并配合微波治疗,发现熏洗时间10分钟组的总有效率最高,且切口疼痛、水肿面积改善、水肿程度减轻均较15分钟及20分钟组明显(P<0.05),提示洗时间设定在5分钟是最合理,当然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还需与多个单位共同研究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杨鹏里.中药外治在痔科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医外科杂志,2000;9(4):2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 : 南京大 学出版社 , 1994: 132.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 痔临床诊治指南 (2006 版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06, 9(5): 461-463.
[4]谭新华 , 陆德铭 . 中医外科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9: 88.
[5]唐伟峰,郑德.不同浓度中药熏洗对痔术后并发症疗效的影响[J].华西医学 2014:29(5)
基金项目:中药熏洗时间对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护理疗效的影响(XB2018076),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