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师 刘维
福建省血液中心 福建 福州350004
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对首次无偿献血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和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样本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进行首次无偿献血者共500例,此间,结合献血期间实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进行分组,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0例,依次予以首次无偿献血者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献血人员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结果显示,在舒适护理的应用下,情绪改善情况:观察组比常规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于常规组,P<0.05 ,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首次无偿献血者工作开展期间,通过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根据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来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首次;无偿献血者;舒适护理;情绪状态;护理措施
对于首次无偿献血者来讲,由于其认知度不高,准备工作没有充分落实,由此就会致使其以恐慌、焦虑的心态参与到献血流程当中,引发一系列献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同时,使得献血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为此,在临床当中全面推进首次无偿献血者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当前医疗工作开展的重点。本研究就以此为出发点,就首次无偿献血者中舒适护理实施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展开分析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月进行首次无偿献血者共50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例。常规组首次无偿献血者中,男130例,女120例;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为(33.35±4.08)岁。实验组首次无偿献血者中,男129例,女121例;年龄21~45岁之间,平均为(32.18±4.21)岁。两组首次无偿献血者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献血相关注意事项的明确、献血者自身机体情况检查等常规服务。
观察组以此为基础,予以舒适护理措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采血前:对于大部分首次无偿献血者,对整个献血工作的认知不足,甚至会对献血工作产生误解。因此在献血工作开展期间,首先要全面注重健康知识的宣教,明确献血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献血相关知识。为献血者提供一个舒适愉悦的采血环境,及时安抚献血工作开展前献血者出现的紧张以及恐慌,提升其配合度[1]。调整其体位,结合具情况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以此来缓解其紧张心理,使得献血工作更好进行。
采血中:在采血工作开展期间,加强心理护理,采血工作者要积极与献血人员展开沟通交流,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借助一些献血者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其积极参与其中,分散其注意力,在一定的基础上减轻其产生的疼痛[2]。保证整个采取流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落实无菌操作,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操作不当引起患者的不适[3]。
采血后:在采血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明确采血完成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保证其在采血完成后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并做好个人营养补充,明确献血工作的开展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分析献血工作的开展在提升机体免疫力当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使得献血者能够充分获得自豪感以及满足感[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献血人员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情绪改善情况:具体评分参照从HAMA评分、HAMD评分来进行分析,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严重焦虑:≥29分,无焦虑症状:<7分。HAMD评分:抑郁量表评分,严重抑郁:≥35分,无抑郁症状:<8分。
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献血期间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的情况实施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对于首次无偿献血者而言,基于其对整个献血工作的认知较弱,其具备一定兴奋、自豪感以及体验心理的状态外,还会出现紧张、恐惧、害怕疼痛等一系列负面心理,进而对整个献血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致使献血者在献血期间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5]。为此,在献血工作开展期间,就需对应用的干预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结合整个献血工作开展的特点来落实献血期间各种不良因素的管控,贯彻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而综合献血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积极展开相应的心理疏导,满足其心理需求,提升献血者的舒适度,协助整个献血工作更好的进行[6]。
在本研究当中,通过在首次无偿献血者工作当中予以其舒适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相比较,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首次无偿献血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加稳定,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舒适护理方式的应用下,结合首次无偿献血者的特点以及献血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从采血前、采血中以及采血后,针对献血者不同的心态均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式[7]。明确针献血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使得献血者能够真正认识到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而在一定的基础上消除献血者产生的顾虑,能够积极参与到整个献血流程当中,进而使得献血过程当中其产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得以有效的缓解,规避献血工作开展期间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保证献血者的安全[8]。此外,献血前后喝水,吃糖,以此稳定机体内环境,避免献血者献血完成后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首次无偿献血者予以舒适护理措施,可综合首次无偿献血者之间的差异,来予以针对性的护理管控,稳定首次无偿献血者心态,消除其对整个献血工作产生的恐慌以及顾虑,保证献血的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参考文献:
[1]郝彩红,马仕财.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9):114-116.
[2]肖静,赵敏,朱丽娅,等.舒适护理对冠心病PCI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预后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10):1309-1312.
[3]梁亚莉.舒适护理对首次无偿献血者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026(023):P.181-181.
[4]方颖,许爱琴.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7):2158-2161.
[5]刘芳明.分析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20,009(002):P.361-362.
[6]黄亚新.无偿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88-90.
[7]卢玉香.无偿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038(002):197-199.
[8]刘芳明.分析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