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刘道圯
[导读]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刘道圯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卫生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通常情况下是指排便频率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症常见于老年群体,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调查显示,随着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还有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今,便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疾病,且发病率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下面本文将简单讲述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治疗便秘的相关方法。
        1.便秘的定义以及发病病因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燥、排便不畅或者便后有未排空感,还可伴有腹胀和腹痛等症状。偶尔发生便秘是常见现象,当便秘持续12周以上时就称之为慢性便秘。
        针对便秘的发病机制,中西医不同学说各有见解,西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结肠动力学方面的异常,同时也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或者是激素、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都会影响结肠的运动幅度,最终引发便秘。而中医学则是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燥热内结、精液不足、气机郁结以及脾肾虚寒都有可能是便秘出现的原因。有关于两者不同的学术认识具体如下:
        中医根据不同病因与症状设定了多个便秘的称谓,在中国古代中医的古籍当中,便秘被称为“大便秘”、“大便秘涩”、“大便燥结”、“脾约”等。中医学说认为,便秘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肠胃阴寒积滞、脏腑热结、饮食不节、脏腑气血津液亏虚、气机郁滞、肠胃积热等。
        而西医方面认为,导致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年龄变高、不良生活习性、精神状态差、患有肠道疾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等。中老年是便秘的高发群体,深究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导致肠道疾病减慢,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的敏感性下降,致使食物在肠道当中停留过长时间,进而导致便秘的发生。患者若是长期处于一个紧张焦虑的情绪下,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2.从中医方面治疗便秘
        中医治疗方式主要囊括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便秘多由肠胃阴寒积滞、脏腑热结、饮食不节、脏腑气血津液亏虚、气机郁滞、肠胃积热几种情况引起,因此中医可以根据顽固性便秘表现症状的不同,从而去选择效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有利于提升顽固性便秘治疗的效果。
        中医非药物治疗可以细分为针灸疗法、中药外敷疗法、以及中药灌肠疗法几大类。
        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究其根源是分辨便秘类型,便秘类型不同,选取的穴位有自然所不同。与此同时,会根据患者症状类型的不同而变换所针灸的穴位,针灸时还应该注意针灸手法、进针程度等,对患者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整体评估。
        中药外敷是把中药敷在相应部位,如脐部、腹部等,去刺激患者体表穴位,达到温经通络、健胃强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防止便秘发生。该方法痛苦少、创伤少、不良反应少,操作方式简单,可被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灌肠疗法主要是通过肛内给药,可以直达病所,避免一些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在直肠粘膜很快的吸收,一些润肠药物可帮助缓解症状,软化粪便,适用于粪便干硬患者临时使用。
        3.从西医方面治疗便秘
        西医治疗便秘是以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动力和排便功能为目的。
        医生会给出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的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患者日常膳食结构的调整,多加补充膳食纤维,这样可以方便促进胃肠道蠕动,但是需要注意适量原则,若短时间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腹胀。平时多加饮水,增加粪便中含水量,使其排出更加容易。
        药物治疗是一般人群便秘的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不同种类的泻药来帮助排便,如溶剂型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以及润滑性泻药来帮助润滑肠壁、软化粪便,增加肠道动力,便于粪便排出。此外,西医还会使用促动力药与微生态制剂来作为治疗方式治疗便秘。
        手术治疗是以上方法皆无效时,且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时,就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类型的便秘有着不同的手术方式,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如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可选择结肠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结肠旷置术或末端回肠造口术。
        总结: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但是常见的疾病问题也需要提起重视,及时积极护理,中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去治疗便秘能够便于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进行选择,从而去保障健康生活的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