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   作者:伍小佳 辛红 霍灿
[导读] 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
        伍小佳 辛红 霍灿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遵照医师嘱咐以及说明书的情况下合理应用正规药品治疗,但是却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与用药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1]。近些年来,随着药品层出不穷以及大范围的应用,导致药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步呈攀升态势,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2]。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帮助患者有效规避药品不良反应,本研究特此监测分析了门诊药品不良反应表现特点,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课题纳入的观察对象为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纳入时间均为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其中包括382例男性患者、298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2-75岁,均龄(48.9±16.6)岁。所有门诊患者的用药治疗信息齐全完整,并且征得当事人及其监护人同意下,收集其一般资料,以便于临床统计分析;要求患者及其监护人具备一定的理解沟通能力,无交流、意识障碍,能够协助工作人员完成问卷调查。
        1.2方法
        自拟一般问卷调查表,发给患者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收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类型、不良反应表现特点等等。
        1.3数据统计处理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为主,导入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数资料,进一步给予检验分析,描述形式为%(率),行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本研究680例门诊用药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占总病例数的29.41%,其中男43例(43.00%)、女57例(57.00%);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最高,达到了35.00%,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观察门诊药品应用方式
        本研究10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静脉滴注或注射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显著更高,占比71.00%(71/100),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29.00%(29/100)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观察门诊药品种类
        本研究10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最高,占比47.00%(47/100),其次是心脑血管药、神经系统药物,分别占比25.00%、22.00%。详情见表2.
       
        2.4观察门诊药品不良反应表现 见表3
       
3.讨论
        分析门诊药品不良反应,就患者年龄、性别分布而言,女性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居多。究其原因[3,4]:老人属于特殊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各项机能衰减,不利于药物排泄、转化以及吸收,尤其是同时联合多种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对药物敏感度较高,加之不同药品之间的互相作用,故而极易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其次是小儿群体,由于小儿低龄,各项系统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特别是肝肾功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物代谢、吸收。因此,门诊对于老人、小儿用药治疗,需严格把控,谨慎对待,尽量实现个体化用药治疗。女性患者不良反应较多,有可能与女性生理周期、体重轻、体脂多有关。
        通过静脉给药,可以促使药物直接入血,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药浓度,故而相较于口服用药而言,不良反应会更加强烈、迅速,因此,门诊给药时,需严格把控静脉给药适应症,遵守口服首要原则[5,6]。由现代临床中感染类疾病的增多,使得抗感染类药物广泛、大量应用,故而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皮肤损害,需临床密切观察、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确保门诊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029):165-166.
        [2]陈曼, 朱秀清, 胡晋卿,等. 224例氯氮平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特点及超说明书用药分析[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0, v.29(01):42-45.
        [3]黄志民. 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013):25-25.
        [4]吴晓玲, 周敏华, 邓建雄. 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5):281-285.
        [5]黄金路, 郭澄. 从药物不良反应角度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必要性[C]// 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 2014.
        [6]陶东红.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的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8, 000(01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