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辩证对心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孙文 何德英通讯
[导读] 目的:研讨中医辩证治疗心悸病患的治疗效果。
        孙文    何德英通讯
        重庆市中医院    中国重庆    404100
        【摘要】目的:研讨中医辩证治疗心悸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心悸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参照组实行传统西医治疗,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予以治疗,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可达龙等,全部药物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试验组实行中医辨证治疗。结合病患中医辨证分型实行合理的诊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0.97±3.63,参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7.86±5.22,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7.05±1.38天,总治疗时间为9.32±1.15天,参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9.47±1.04天,总治疗时间为13.27±1.53天,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心悸病患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悸;传统疗法;西医治疗;中医辩证;效果
        心悸的症状主要是病患感到心里不安和烦躁等不适,在发病时,其症状表现为胸闷、睡眠质量差、健忘、眩晕等等[1]。引起心悸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自觉心跳加速、加强,惊惕不安、恐惧及心律异常等[2]。现阶段主要是以西医的方法治疗此病,主要依据病患的致病因素对症状治疗,调整病患的生理功能,并对引起心悸发生的相关因素加以抑制等。当前对其治疗经常使用的药物有可达龙、倍他乐克等,治疗效果尚可,但是具有很高概率的不良反应,治疗的效果不是非常的令人满意[3]。中医认为,心悸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心气不足和痰饮瘀血阻滞心脉而造成的[4]。此文对心悸病患实施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目的是为临床治疗心悸提供更多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心悸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是心悸病患;(2)年龄范围在21岁-71岁之间;(3)参加此次研究前的三天之内病患没有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4)病患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者;(2)怀孕和哺乳的女性;(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患;(4)房室传导阻滞病患。共选择100名病患入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其中试验组中男性26名,女性24名,年龄范围在21-71岁之间,年龄均值(54.66±7.64)岁;患病时长一个月-8年,平均患病时长(4.63±2.44)年。参照组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年龄范围在23-71岁之间,年龄均值是(54.13±7.38)岁;患病时长4个月-9年,平均患病时长(4.99±2.12)年。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1)试验组病患实行中医辨证治疗。结合病患中医辨证分型实行合理的诊治。详细内容如下:针对心虚胆怯型类型的病患,多表现为睡眠不好,心神不宁,对于这类病患主要养心安神为治则,以服用安神类药物,比如安神定志丸为主进行治疗,针对气虚的病患给予10g人参进行治疗;并且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把40毫升浓度为50%的黄芪注射液与25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相溶,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一次。对于气血阴虚类型的病患,多表现为夜间出汗、睡眠质量差等,以滋阴养血为治则,方拟炙甘草汤加减;同时予参麦注射液静滴,40毫升参麦注射液与250毫升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相溶,每天滴注一次。对于痰火扰心型患者,通常兼有口苦、便秘等症状,其治疗当以清热化痰为主,主要服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
        (2)参照组病患实行传统西药进行治疗。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予以治疗,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可达龙等,全部药物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即一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判定临床的疗效,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心电图等都表现正常;有效: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心电图结果有改善;无效:病患的各项症状没有好转,心电图结果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后,使用尼莫地平法评估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对病患的气短、乏力等情况进行观察。结合病患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算出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3)观察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
        1.2.3数据处理
        使用SPSS21.0版本统计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比较分析,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经过比较分析,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病患心悸症状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
        连续治疗4疗程(28天),心悸症状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几年,临床研究表明[5],我们国家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心率异常的病患为大多数,心悸主要是心里不安和烦躁的情况,发病症状表现为胸闷、睡眠质量差、眩晕等,导致心悸的因素较多。现在,治疗心率异常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控制,西医治疗此病依据致病因素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主要对病患的疾病变化情况进行纠正,调整病患的生理功能,常用药物有可达龙、倍他乐克等等[6-7]。传统的中医认为心悸属于室性早搏,致使此病的因素很多。心悸首见于汉代,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提及。在金明四大家中,对其病机有更进一步的描述,认为其与气虚、热、痰饮、血虚等有关,认为与心、肾、肺有密切关系。以往的中医把心悸疾病的致病因素归属于虚实两端,虚主要是指血虚、气虚、阳虚、阴虚等,心脏失去营养因而造成病患心弱,进而病患机体血瘀堵气阻滞,痰液浑浊,从而造成病患心不安、神不宁等等症状,病患治疗中经常表现出虚转化为实,实转化为虚,两者互相转化。根据吴洁开展的中医辨证治疗心悸的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对缓解治愈心悸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虽然目前中医疗法也有很多种,但是就目前而言此病的中医证型仍然处于混乱状态,这也说明心悸的诊断和治疗还不够标准化和规范化,针对于此,其与院内专家结合各中医大文献资料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梳理出规范化诊治涵盖了此病的证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在发扬中医辨证施治优势的同时,又弥补了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仅凭专家个人论断的缺陷,给心悸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保障。所以,针对心悸病患的治疗就要依据实际病情施行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治疗成效[8-9]。
        中医辨证治疗心悸患者的不同分型时,结合病患的实际病情采取滋阴益气、化痰通瘀等疗法,同时结合对病患的治疗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进行辨证治疗,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0-12]。此次研究对心悸病患实行中医辨证疗法,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0.97±3.63,参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7.86±5.22,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0.00%,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7.05±1.38天,总治疗时间为9.32±1.15天,参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9.47±1.04天,总治疗时间为13.27±1.53天,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治疗心悸病患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实行辩证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表现症状,取得良好疗效。
        总而言之,治疗心悸病患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项目来源: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何德英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靖,肖珉,李攀,姚慧娟,丁杏婷.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分析[J].四川中医,2021,39(01):54-57.
        [2]刘白洁, 李运伦. 治疗心悸常用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3):94-96.
        [3]卢正华, 王凤荣. 《伤寒论》心悸辨治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 042(006):1219-122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 .
        [5]    J Uribe-Vergara, Briceno-Balcazar I, Martinez-Lozano J-C, et al. Prescription to reduce heart palpitations, a mid-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 in the New Kingdom of Granada[J]. Arch Cardiol Mex, 2020, 90(2): 138-143.
        [6]李燕.综合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8,17(06):245.
        [7]陈晴晴, 王振兴, 陈晓虎. 心悸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J]. 吉林中医药, 2016, 036(007):674-678.
        [8]杨超、冯灿、符德玉. 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J]. 世界临床药物, 2020, v.41;No.347(11):76-80.
        [9]曹云, 栗锦迁. 栗锦迁教授治疗心悸的临床经验[J]. 天津中医药, 2014, 31(012):708-710.
        [10]张晓冬, 武庆花. 心悸的中医辨证施护[J]. 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5(006):673-673.
        [11]朱娟.中医疗法改善心悸[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161.
        [12]葛慧颖, 毛以林. 毛以林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心悸经验总结[J]. 陕西中医, 2020, 041(006):799-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