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王建超 彭明霞(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 观察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王建超  彭明霞(通讯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上海 201900
        【摘要】目的 观察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75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0)采用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照射及龙珠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n=35)采用枇杷清肺饮和龙珠软膏外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应用枇杷清肺饮及红蓝光、龙珠软膏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痤疮   枇杷清肺饮  红蓝光  联合治疗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多发于颜面部及胸背部,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率较高,并且部分人症状持续到中年,不仅影响美观,给患者心理与社交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临床治疗中方法众多,近年来,药物联合红蓝光面部照射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2],我科围绕中西医结合特色学科建设也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照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痤疮,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中度痤疮患者75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18-39岁。根据Pillsbury分类法分级,II度痤疮34例,III度痤疮41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II度痤疮18例,III度痤疮2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4.3+2.1)岁,病程1-42个月,平均(7+2.5)个月,对照组:II度痤疮16例,III度痤疮1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5.3+8.7)岁,病程0.5-36个月,平均(8+4.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分级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3]: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颈部,表现为粉刺、毛囊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和瘢痕,单独或混合存在,伴皮脂溢出。分级标准依据Pillsbury分类法中度痤疮分级,II级:有粉刺,伴有中等量丘疹以及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III级:有粉刺,伴有大量丘疹以及脓疱,总病灶数51-100个,可伴有少数结节。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关于“肺经风热证”诊断标准,主症: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有红色丘疹。次证:可伴痒痛,口微渴,大便干燥。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弦或脉略浮。
1.3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3.1入选标准
        ①16-40岁痤疮患者,男女不限;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属于中度(II-III级)痤疮患者。③近1月内无应用任何治疗痤疮的口服及外用药物;④无肝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
1.3.2排除标准
        ①轻度或重度痤疮;②试验前1月内使用过系统性抗生素患者;③试验前2 周内局部外用抗生素或其他抗痤疮药物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⑥对光敏感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卟啉病等以及服用光敏药物患者。⑦不能按要求定期复查、完成全部疗程患者。
1.4 方法
1.4.1材料与设备
     枇杷清肺饮药物组成: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0g,赤芍10g,牡丹皮10g,地骨皮10g,连翘10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6g。热毒较甚者加败酱草30g、石膏15g;湿热较重者加黄连6g、栀子30g,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重者,加红花12g、益母草12g;皮脂溢出多者,加侧柏叶10g、茶树根10g。中药颗粒制剂由本院颗粒剂药房提供。龙珠软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17,规格15g/支。主要成分:人工麝香、硼砂、炉甘石(煅)、硇砂、冰片、人工牛黄、珍珠(制)、琥珀。红蓝光治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SP3型红蓝光光疗仪,该仪器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其中红光波长630nm,生物强度110nw/cm2;蓝光波长410nm, 生物强度170nw/cm2。
1.4.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红蓝光照射及龙珠软膏外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药口服方药采用枇杷清肺饮临证加减,颗粒剂冲服,早晚各服100ml。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海鲜、油腻之物。红蓝光照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治疗前首先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清洁,让患者戴好防护眼镜,光板距离患者面部15-20cm,按照规定的照射剂量和疗程治疗,前4周蓝光治疗,每周2次,每次20min,照射6次;后4周红光照射,每周2 次,每次20min,共16次。龙珠软膏外涂,早晚各一次。对照组采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口服加龙珠软膏外用,方法同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5 疗效评价
        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丘疹、脓疱、结节的数目,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痊愈:皮损消退≥90% 或完全消退,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60%-90% ;有效:皮损消退20%-59% ;无效:皮损消退<20% 或增多。总有效率=( 痊愈+ 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有效率比较(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4.3%,
经X2检验,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0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在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3 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脱屑、潮红、干燥,未对患者进行特殊处理,在1周后所有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嘱其中药汤剂饭后服用,不适症状消失。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而致;或因过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脾胃蕴热,湿热内生,循经上蒸头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淤阻肌肤所成[5]。枇杷清肺饮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书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方中枇杷叶、桑白皮清泻肺热,连翘、黄芩燥湿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肺经风热,凉血解毒之功,治疗痤疮诸症效佳。龙珠软膏由麝香、硼砂、炉甘石、冰片、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等多种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抗炎、散结生肌,消肿镇痛的作用,外用可快速消除皮肤炎症。
        西医学认为痤疮病因与遗传、雄性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及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关系[6],大量皮脂排除和分泌障碍,产生非脂化脂肪酸,使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不仅直接刺激毛囊产生炎症反应,还通过酯酶将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刺激毛囊及周围产生炎症。近年来, 随着光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痤疮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应用红蓝光治疗痤疮,蓝光可以激活痤疮丙酸杆菌内的光敏剂卟啉,从而产生光毒环境,使痤疮丙酸杆菌被转换成的单态氧杀死,跨膜质子在痤疮丙酸杆菌中的流入进程也受到蓝光的影响,使细胞内的酸碱度改变,最终将细菌杀灭,起到快速抑制炎症的疗效[7]。红光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使皮肤大量分泌胶原蛋白与纤维组织来自身填充,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8] ,交替使用红光和蓝光能够使患者痤疮的治疗效应得以有效加强,而且还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皮肤的纹理、质地和色泽。有文献报道红蓝光治疗时会出现短暂的面部皮肤干燥、发红、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9] ,本研究中治疗组出现3例患者轻微的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未对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症状短期均自行缓解,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中度痤疮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枇杷清肺饮联合红蓝光及龙珠软膏治疗的综合疗法,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祁芝芳,赵梅,白金凤.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皮
        肤病与性病,2020,42(4):589-590.
[2]曾艳,陈繁斌.,蔡莉,等.防风通圣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2021,27(7):21-23.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91-292.
[5]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
[6] 张莉,胡志帮.痤疮炎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58(34):
        110-112.
[7] 霍亚兰,蔡华,穆道鸣,等.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寻常痤疮
        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13(9):573.
[8]刘科峰,孙波,吴丹丹.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J].
        中国皮肤病杂志,2012,26(11):999-1001.
[9]朱金鸽,徐丽华,候严珂.红蓝光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临床研究,2014,6(11):85-8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超(1985-),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目前从事皮肤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工作及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