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郭伶俐
[导读]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
        郭伶俐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414300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n=138)和预后不良组(n=51),比较两组基础疾病与凝血功能检测情况。结果:预后良好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FI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有效预测预后情况,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凝血功能;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基础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中较常见,具有较高病死率,导致患者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采用PCI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快速恢复,对其心肌缺血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使AMI得到有效治疗[2]。但患者因机体状况存在一定差别,使之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不同,因此,凝血功能检测对PCI术后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出血预后具有明显评估作用[3]。本研究选取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PCI术后的应用价值。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234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n=138)和预后不良组(n=51)。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均符合PCI术指征;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脏其他病变;肾功能严重异常;恶性肿瘤;近期其他手术史。预后良好组中男73例,女65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3.25±1.48)岁。预后不良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3.31±1.50)岁,两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在PCI术治疗前、治疗后12h,采集静脉血液,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TT、APTT、D-D、FIB分别予以凝固法(TT、APTT)和免疫分析法(D-D、FIB)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两组基础疾病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TT、APTT、D-D、FIB。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础疾病情况比较
        预后良好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高血压、高血脂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预后良好组术前TT、APTT、D-D高于预后不良组,术后TT、APTT、D-D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FI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脉斑块表面出现裂纹,或是破裂出血而导致的血栓,致使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出现闭塞,由此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4]。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术进行治疗,可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可有效预防患者死亡,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凝血功能障碍在心肌梗死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伴随疾病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也出现一定改善。PCI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心肌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在PCI治疗中可出现变化,可能与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关系,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5]。
        经研究可知,预后良好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前、术后TT、APTT、D-D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FI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预后良好组TT、APTT、D-D值更佳,而且糖尿病发生率更低。预后不良组具有一定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D-D值上升,往往会导致血栓风险上升,极有可能造成微循环障碍,对心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凝血功能异常极易导致出血风险上升,致使预后不良几率上升。高糖状态往往导致预后不良风险上升,可使抗凝血机制受到一定影响。糖尿病往往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小板聚集往往导致抗凝血机制无法正常运转,致使患者在PCI术后侧支循环无法有效建立,导致预后受到不良影响。
        总之,凝血功能检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有效预测预后情况,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黄俊强,杨立坚.凝血功能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发生和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9,40(15):2234-2237.
[2]肖莉.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6):578-581.
[3]邢艳粉,李永伟.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12):952
[4]秦波,赵翔文,贾德权.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凝血状态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819-821.
[5]周晓林,马敏.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63-6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