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李代学
[导读]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强调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李代学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广西省 柳州市545005
        【摘要】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强调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头颈部肿瘤患者70例,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二维KV-KV位置验证,观察组(n=35例)采取三维椎体束CT位置验证。分析两组验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及前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摆放误差最大值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和验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KV-KV及三维椎体束CT模式均能够减少摆位误差,差异较小。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

        目前,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放射治疗已进入精准定位与治疗的时代,因此,对于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要求更高[1]。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有效确保放射治疗摆放位置的精确度,通过采集三维椎体束CT图像,或DR图像,能够有效分析不同方向上的误差数据,进而实现精准放射治疗的效果[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二维KV-KV及三维椎体束CT模式的验证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等部门批准,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入至对照组(n=35例)、观察组(n=35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7~68(55.39±3.17)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9~71(56.24±3.22)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体位固定与CT定位扫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头枕,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热塑膜面罩,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固定。定位时,使用螺旋CT机从患者颅顶至胸锁关节进行扫描,将图像输入计划系统中,生成放射影像图像。
        (2)采集图像:使用瓦里安加速器OBI系统,采集两组摆位图像。对照组使用KV级Exact Arm机械臂,将机架角参数设置为0°、90°,曝光条件100mA、100kV、80ms,以获得正交两幅图像。观察组将全滤线器加至千伏源处,获得图像,将机架角逆时针旋转22~178°。
        (3)图像配准:给予两组患者1次位置验证,1次/周,共6周。对照组使用二维KV-KV模式验证58次,65幅图像,本组以骨性配准为主要配准方式,正位片配准包括锁骨上下缘、颌骨左右边缘等,侧位片包括颈椎前缘、枕骨下缘等。观察组采取三维椎体束CT模式,共验证63次,62幅图像,以骨性配准及软组织配准为主,包括包括矢状位、轴位等。两组图像标准范围均为等中心计划靶区的靶区范围。
        (4)数据获取:将两组所采集的图像与数字重建传统图像、放射影像图像进行对比,针对治疗床不同处于方向的误差树脂进行记录,对比两组左右、头脚、前后的误差数据,无论摆放误差有无超过3mm,均需调整治疗位置至验证后的治疗坐标位置,方能行放射治疗。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及前后位置的摆放偏差数据。记录两组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和验证时间。
1.4统计学软件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对比
        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及前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摆放误差最大值小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对比(mm,)
    左右    头脚    前后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观察组(n=35)    1.25±0.49    1.842    1.50±0.68    2.413    1.12±0.39    2.298
对照组(n=35)    1.28±0.52    1.496    1.47±0.65    2.102    0.98±0.32    1.886
t    0.248    -    0.188    -    1.641    -
p    0.804    -    0.850    -    0.105    -
2.2两组验证效果对比
        观察组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和验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验证效果对比()
组别(例)    摆位次数    影像采集获取时间(s)    验证时间(min)
观察组(n=35)    63    79.56±4.87    8.96±1.94
对照组(n=35)    58    64.22±4.38    4.15±1.33
t        18.160    15.773
P        0.000    0.000
3讨论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不断增长,在临床治疗中,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由于头颈部肿瘤周围存在较多器官,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应保证位置的精准度,尽量缩小误差。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电子射野影像等方式用于验证位置,但这种方式分辨率低,且图像采集配准复杂,对于放射治疗的精准度难以满足[3]。目前,临床上逐渐通过机载影像系统,确保治疗位置的精准性,且采集配准更便捷,图像更清晰[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及前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摆放误差最大值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和验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说明这两种模式摆放位置的误差不大,均能够提高放疗精准度;相较于二维KV-KV模式,二维KV-KV获得图像的时间更长,但图像清晰度更高。
        综上所述,二维KV-KV及三维椎体束CT模式均能够减少摆位误差,差异较小。
【参考文献】
[1]邓春涛,姜仁伟.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0,33(22):121-122.
[2]罗祥桐.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的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14-115.
[3]吴冰,马广栋,王亮和.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9,41(1):63-66.
[4]冯凯华,罗剑锋,玉贵永,等.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7):858-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