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李英
[导读] 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李英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本院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择取时间界定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选取期限的不同同期治疗方式均存在差异,并以此作为分组标准,(前期择取3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性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后期择取30例为观察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就两组治疗期间疗效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者药物联用下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单一性药物治疗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恢复进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及阴道出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绒毛膜促激素的改善较对照组情况更佳,组间数据比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可行性更高,且安全性较强,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疗效
前言
        剖宫产术后易出现的远期并发症为子宫瘢痕妊娠,基于产妇产后,子宫瘢痕位置存在胚胎,或出现受精卵着床而引起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将引发子宫破裂,以及胎盘植入等现象,后果较为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目前剖宫产术的增多,使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1]。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二次创伤较大,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此,本研究将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择取时间界定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选取期限的不同同期治疗方式均存在差异,并以此作为分组标准,(前期择取3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性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该组产妇年龄介于24~38岁之间,平均值为(26.45±4.33)岁;(后期择取30例为观察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该组产妇年龄介于27~38岁之间,平均值为(28.12±3.55)岁,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治疗期间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单一性使用甲氨蝶呤,药物剂量每日20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甲氨蝶呤用药期间,结合米非司酮,每次25mg,每天两次。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后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有效”表示药物治疗后胚胎死亡,出血停止,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且无需手术;“无效”表示药物治疗后胚胎继续发育,出血情况并未停止,各项指标均异常。
(2)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包含完全恢复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绒毛膜促激素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分析经由SPSS21.0完成,采用t与χ2完善对计量资料(以描述)、计数资料(以%描述)的检验,以P<0.05证实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者药物联用下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单一性药物治疗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
        两组间各项指标恢复进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及阴道出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绒毛膜促激素的改善较对照组情况更佳,组间数据比值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中,子宫切口位置妊娠属于严重性较高,且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治疗和确诊存在难度[2]。若此类患者在剖宫产期间再次妊娠出现胚胎异位,会导致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因素,临床推断与患者自身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过高,或愈合效果欠缺,以及术中存在感染等有一定联系。在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轻微腹痛或无痛性阴道出血,后期严重后将造成大出血以及流产、输卵管妊娠等现象。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术方式创伤性较大,而多数患者对于无创性治疗的要求较高,因此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该疾病的应用中较为广泛。
        甲氨蝶呤属于叶酸拮抗剂,可有效合成干扰细胞,使胚胎死亡,并且还可降低后期胎儿畸形和流产率,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体格并未带来影响。米非司酮作为强效拮抗孕激素,具有竞争性,能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凋亡基因,改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使胚胎细胞变性坏死[3]。在两者药物的合用下,可使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恢复正常,降低治疗失败率,并且对阴道的止血效果更好。因此,采用药物治疗更利于患者接受,并且对存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保守治疗属于理想选择,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且降低子宫切除率以及对身体带来的伤害。但该疾病在确诊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早期确诊对后期治疗有效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为可靠,且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恢复进度较为理想,表明两者药物联用保守治疗的效果可行性较强,能满足患者需求,将二次伤害几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药,可行性更高,且安全性较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博.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62-63.
[2]王鑫,张华伟. 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2):2271-2273.
[3]高慧.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4):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