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1晏溪 2胡琳 宋丹丹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应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1晏溪 2胡琳 宋丹丹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应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作比较,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咳嗽、咳痰、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关键词】推拿;穴位贴敷;外感发热;效果;安全性
        
        外感发热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类型,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免疫力低下,因此极易因各种因素导致发病。外感发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涕、鼻塞、咳嗽、喷嚏等,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1]。不仅严重危害到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发育,临床需要及时加以治疗,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大量实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应用于外感发热的效果突出,逐渐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本次研究对此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10岁,平均年龄为(4.24±1.31)岁;实验组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9岁,平均年龄为(4.23±1.29)岁。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对于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3天;患儿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晓;研究通过了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开展。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外感发热患儿的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外感发热患儿给予西医治疗,口服美林,每日2次,每次5ml,连续治疗7天。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如下:
        小儿推拿:使用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胃经、清补脾经、清大肠经、掐揉二扇门、水底捞月、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分别100次,捏脊每日1次,连续推拿治疗7天。
        穴位贴敷:选用白芥子、胆南星、细辛、葶苈子、炒莱菔子、紫苏子研磨成粉状后过100目筛,混合蜂蜜和醋调成糊状,涂于医用敷料上并贴敷于膻中、肺腧、中府三个穴位,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两次贴敷间隔时间应大于6小时,连续敷贴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外感发热患儿的恢复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数或者计量资料数据通过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作比较,疾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作比较,咳嗽、咳痰、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所有的外感发热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感发热在中医中属于“感冒”的范畴,多以形气未充、肌肤薄弱、卫外不固导致外邪侵入而发病[3],持续的发热症状会危害到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危害性极大。临床以对症处理和注重休息为主,结合推拿和贴敷的治疗手段操作便捷、起效迅速,能够通过生物信息传导[4]、调节患儿中枢,进而缓解症状、降低体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作比较,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咳嗽、咳痰、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感发热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徐健冰[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兰.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20,(31):232-233.
[2]张逊辉,陈克文,欧凯立.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经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症状指标与安全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43-45.
[3]汤瑞莲,王晓燕.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应用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6):146-148.
[4]黄慧.外感发热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0):3.
[5]徐健冰.对接受中药药浴治疗的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