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金叶
[导读]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金叶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五病区 246000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纳入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参照组护理后的BPRS及SAN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相比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的BPRS及SANS评分。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针对性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时间长,不管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还是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在病情康复期,其精神症状、自知力以及病情都获得了有效控制,在这一阶段的患者,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其情绪波动明显,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康复护理中,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纳入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21和15例,年龄均值为(44.20±2.47)岁,参照组中男女分别19和17例,年龄均值为(44.70±2.1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并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展开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按时用药,并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病情恢复情况;展开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进而配合临床工作。
1.2.2观察组
        该组展开针对性心理护理。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现实病情,通过画册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为其讲述疾病产生的相关因素,并告知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其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按时用药对于机体恢复的重要性,并讲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式,提高其治疗信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②环境护理。定时清洁、消毒病房,提高患者舒适度,可以放置围棋、电视、电脑等设施,使患者能够放松身心。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保持温和态度、举止优雅,尊重患者隐私和人格,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③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并讲述护理干预对于病情恢复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其基本信息,倾听患者诉说,按照其疾病特征以及变化等对其实行针对性心理指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④恢复护理。患者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兴趣特征等对其实行活动指导,可以引导其参加与下棋、打乒乓球等。同时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展开人际交往以及生活能力训练,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使其交流能力得到强化。此外,还要指导其主动和朋友、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其心理负担,使其情绪保持在稳定状态,进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预后。⑤行为训练。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制度,训练患者洗漱、整理床铺等能力,并引导患者自主完成。为其讲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正确方式,护理人员则要发挥指导作用,改正其错误和问题。使患者明确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目标,进而提高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尽早重返社会。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精神病量表评分(BPRS)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评分,分数越低,其症状越轻,反之亦然;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2]。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统计研究资料,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数资料使用百分号(%)描述,行t和x2检验;当组间值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BPRS及SANS评分
        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BPRS及SAN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以情感、行为、知觉以及思维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精神活动协调性较差,当前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其病情可以逐渐恢复,但是患者在治疗后其很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护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积极工作产生不利影响[3]。
        常规护理中,虽然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结果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其依旧存在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对患者展开了心理护理,通过立足于患者层面给予其护理干预,能够给予其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指导,对于疏导患者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提高其依从性[4]。研究结果表示,参照组护理后的BPRS及SAN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相比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这表明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的BPRS及SANS评分。
        综上所述,针对性心理指导对于改善患者的BPRS及SANS评分、提高满意度都是非常有利的,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娟辉.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探究[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20, 27(6):125-126.
[2]宋秀金, 黄霞, 谢转仪. 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2):158-160.
[3]周必芬, 曹江, 康艳宝,等.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 2021, 28(3):463-466.
[4]吉耘嵋. 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11):191-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