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郭丽丽 通讯作者:吴艺专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
        郭丽丽        通讯作者:吴艺专
        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3-202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指标(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采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心血管病症的一种,该疾病的特点为发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急诊护理,提高抢救效率是十分重要的[1]。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此,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3-202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比为27例和18例,年龄区间年龄51-83岁,平均(66.52±8.4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和17例,年龄50-82岁,平均(65.67±8.1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常规预见、分诊、送入抢救室、生命体征严密监测以及对症处理等。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1)建立急诊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护理人员为组员,对急诊护理内容、程序进行全面评估,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时间、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排班的科学性。建立培训机制,保证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相关技能,了解急诊护理路径。(2)具体实施。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次评估,之后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理人员接诊受,及时将患者送至抢救室,联系临床医师;保证危机值报告制度的有效落实,抢救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在1-2min内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每分钟2-5L;3min之内完成血压及血压指标监测;5min内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10min内完成采血、心电图监测工作;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剂量为0.5mg,口服;抢救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手术室的联系,嘱咐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对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做好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和消除其负性情绪。出院时嘱咐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做好随访工作。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室颤。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处理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行为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2],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此疾病发病比较急,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都比较高,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抑制病情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预见性、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首先对院前急救程序进行优化,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并且急诊护理路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和患者病情,保证具体护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减少各个流程的滞留时间,能够使患者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得到有效干预[3]。同时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刘敏.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061-4064.
[2]刘知江.优化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20,41(3):317-319.
[3]何雁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2):454-455.

第一作者简介:郭丽丽,出生于(1987-05),女,汉族,福建莆田,急诊科,主管护师,本科。论文方向:急诊护理方向。
 
通讯作者:吴艺专,1981-09-03,女,汉族,福建厦门,急诊科,主管护师,本科,急诊急救,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1739号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