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介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张鲜红
[导读] 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介入术的应用能够对疾病诊断
        张鲜红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介入术的应用能够对疾病诊断、治疗等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指明方向,促使护理工作迈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以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介入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策略,相关内容如下。
        关键词:神经内科;介入;护理
        引言:脑血管病属于一类常见的老年病症,其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伤残率、死亡率等。由此能够为个人、家庭、社会等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一些幸存者可能会出现躯体功能障碍、视力减弱、听力下降、认知意识退化等问题,这些通常会导致患者的生活独立性降低,甚至会让患者无法适应当前的生活环境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持续提升,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一个有效、理想的脑血管防治策略是当前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及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血管介入术是一个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常见措施,和传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其具备明显的优势,不过这属于一种创性操作,通常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对此,医护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与丰富的临床知识,方可逐步增强介入操作效果。
        一、脑血管介入术的概述
        脑血管介入术是指基于影像学技术的指导下,通过血管介入术对脑血管疾病实施诊断、治疗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是通过脑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然后完成溶栓、血管形成、支架置入等一系列手术等[1]。
        二、脑血管介入术的临床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介入是一类创伤性的检查,在操作前,大部分患者对其了解不多,一般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同情心等,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介入检查的原理、目的及意义等,力争获得患者的理解与认可。
        2.术前准备
        ①禁忌症:对碘过敏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脑疝晚期;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者等。
        ②碘过敏实验: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若存在过敏史,则需要对其实施3d的激素治疗,尽可能地选择非离子碘水溶液。
        ③日常饮食管理:术前需要适量地摄入一些流质类食物,同时术前4-6h左右需要禁食。
        ④备皮:介入术的操作区域一般是在肚脐到大腿1/3的位置,同时要指导患者在治疗前30min排空尿液,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给予导尿。
        ⑤指导患者进行便盆训练:由于治疗后穿刺位置需要限制运动10h,必须要求患者静卧≥1d,对此治疗前必须要求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确保能够在术后修养期间能够适应。
        ⑥确定足背动脉的具体位置,并记录局部搏动强度;还需要在术后进行观察,便于前后对比。
        ⑦药物指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服用镇静剂
        ⑧其它术前准备:佩戴腕带,于左侧肢体创设静脉通道,督促患者积极休息,保障睡眠质量。
        (二)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对此需要向患者说明术中需要配合的具体技巧与注意事项,例如:屏气呼吸的技巧、治疗期间禁止咳嗽等,只有让患者了解到相关知识,并且能够严格遵循,则是确保手术能够真正地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保障与条件。


        (三)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
        注重基础护理,例如:观察砂袋是否错位、肢体位置是否适宜、是否存在活动限制、局部皮肤颜色是否出现异常等;是否存在局部压痛感,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是否触摸到搏动性的包块;对穿刺部位进行听诊检查,判断是否出现杂音,由此来区分血肿、动静脉瘘等;对患者的血常规、凝血等指标进行检测与观察,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受压位置的皮肤颜色及感知等是否出现异常变化等;记录患者24h内的尿量,督促患者多饮水,确保尿量超过2000ml,若术后存在排尿困难,则需要第一时间与医生联系,并给予导尿处理。
        ②患肢处理
        对于穿刺位置的护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当局部出血时,在出血量增多的情况下需要给予压迫处理,并动态观察局部是否渗血或血肿,如果24h后没有 异常,需要移除加压包扎,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并用无菌纱布包扎,指导患者适量进行床上运动[2]。
        ③预防腹压增高
        具体的操作要点包括:指导患者避免咳嗽或用力大便等,特殊情况下需要对 患者注射镇静剂,避免非必要的咳嗽,如需要咳嗽则需要用两手加压动脉穿刺位置,缓解动脉压力,预防血栓松动等。
        ④疼痛护理
        如果患者的疼痛感加重,则需要记录及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作规律、合并症状,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服用镇痛药,同时要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督促患者调整舒适体位等。
        (四)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当患者出现全身肝素化反应的时候,则极易诱发脑出血。颈动脉分支上侧的颈内动脉对机械刺激带来的影响比较直接,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为防止患者出现脑出血或脑血管痉挛,则需要术后24h给予连续性监护,同时预防性地使用减轻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诸如尼莫地平等),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低脂等。
        2.急性脑梗死
        因为脑血管痉挛或术中血管壁斑块脱落或导管上的血栓出现等极易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若要给予有效地预防,则需要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情、意识、言语、活动等,密切巡视,便于提前发现及时处置。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完成血管再通,促进血流恢复,必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或者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从而有效地降低致残率或者死亡率。
        3.穿刺位置假性动脉瘤
        探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术后1-2d内,患者自觉感受到穿刺位置的疼痛,或者局部出现进行性的肿大等。若要预防这一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通常需要于皮肤穿刺点的正上方1.5cm位置进行局部施压约15min,同时要进行砂袋压迫约4-6h。要求患者平卧在病床上6-24h,确保腿部伸直。
        4.术后尿潴留
        其发病原因一般与患者的精神紧张、不习惯卧床排尿排便等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其预防策略是加强尿管、会阴等护理管理,术后2d内要拔除导尿管,促使患者能够完成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另外,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则需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其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同时指导患者养成卧床排尿的习惯,由此能够达到缓解或消除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神经内科介入患者的临床护理而言,务必要结合介入术的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与防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等,若有异常问题,务必要第一时间处理。
        参考文献
        [1]高晓丽. 神经内科介入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05):222.
        [22]白洁. 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v.6;No.412(95):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