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余艳红
[导读] 在医院日常对患者检查的方法中
        余艳红
        汶川县人民医院  四川阿坝州  623000
        

        
        在医院日常对患者检查的方法中,凝血检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凝血检验可以对患者自身血小板的凝血功能进行判定检验。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如果皮肤一旦出现了破损导致出血的话,尤其是出血量多的情况下,要让其血液凝固不再流出就比较困难。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凝血检验的过程中,对检验的整个过程会出现多种影响结果的因素,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到了解,从而尽量避免或者降低影响,在凝血检验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述一下,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具体如下。
        在临床上对凝血的测定检验主要用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各种凝血因子,通过对凝血功能的检验来对人体凝血功能、出血情况以及血栓类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但是由于凝血检验反应的特殊性区别于其他一般的酶类检测,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其启动因子一旦被某个因素所激活之后,后续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变化反应,导致检测的结果和实际的情况偏差非常大,因此,在凝血检查过程中有以下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一、采集标本的流程
        1、采集标本要规范: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之前,要让患者保持空腹的状态,并且心情要相对平复稳定,这样采集的血液标本才相对更好,如果患者在情绪比较激动或者运动之后进行血液采集的话,此时其由于神经紧张,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以及纤溶活性增强,因此,标本的采集前患者的状态是一个影响因素,要注意规范的流程操作。
        2、对患者进行采血的时候,止血带绑定时不要太紧,绑定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止血带绑的太紧或者时间太长的话,会导致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出现释放以及活化,这也是影响的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3、在使用注射器采集血液的时候,要选择一次性的塑料医用品,例如注射器和塑料试管,塑料的可以降低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在注射的时候,最好是一次进针,第一支注射器采集的血液用于试验用血,就可以防止组织液的混入,另外血液以及抗凝剂要充分的混合均匀,避免对凝血检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二、血液标本的运输及储存要规范
        1、血液标本在采集之后,要及时注入到试管中,密封保存完好,以免长时间和空气接触,造成标本中二氧化碳的挥发,使得标本的PH值上升,影响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将采集以及存入试管内的血液标本,要及时的将血浆分离出来,一般以在两小时内分离出来为最佳,之后可能会影响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如果在凝血检验过程中,对于暂时不需要使用的标本,要将血浆分离出来分装在带有密封塞的塑料试管内,然后再在零下20℃的环境内进行冷冻,如果是要长时间存放的标本,则要求存放的温度在零下80℃以下,冰冻后的血浆,如果需要融化,不能在室温下静置融化,需要放在37℃的水中轻轻的摇动,让其在恰当的条件下迅速融化。
        3、标准在输送过程中,要保证室温的环境,不能在低温或者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会对血小板造成损伤,对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偏离实际的数值。对于必须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的标本,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在4℃以下的温度进行运送,避免因子V和因子Ⅱ降解。标本存放在不同的温度下,或者存放时间的长短,对凝血因子的活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注意输送的环境温度。
        三、合理选择检测的试剂
        在选择试剂的时候,要根据仪器的性能来选择和其配套的试剂,如果试剂选择不配套的话,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复溶的试剂,规范其现用现配的原则,否则如果复溶之后,其放置的时间越长的话,结果的准确性偏差越大。短时间不要使用的试剂,要做好冷藏处理。使用的仪器要保证完好,否则会对试验的结果造成不确定的影响,仪器每次使用完后要做好维护保养,保证每次仪器能够正常的运行使用。试剂选择时,应用抗凝剂选择柠檬酸钠,这种试剂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使用可以对因子V和因子Ⅷ的活化起到有效的阻止作用,一般是选择0.109mol/L的柠檬酸钠,按照1:9的比例来抗凝,如果红细胞的比容>55%或者25%的时候,要根据公式抗凝集量(mL)=0.00185×全血量(ml)×[100—HCT(%)]来重新核算抗凝剂的比例,不要使用变质的枸橼酸盐溶液。
        四、凝血检验操作者的规范性
        对于凝血检验操作人员来说,其操作技术会存在不同,有的会比较熟练,对操作规范的把控比较好,有的比较生疏,每次可能操作之后数据结果有较大的偏差,因此,要严格规范操作人员的技术,不断提升他们的操作技术,全面了解和掌握仪器的性能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应变,降低凝血检验结果数据的偏差。
        五、药物的影响
        有些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对凝血机制有一定的协同抗凝作用,比如氯贝丁酯、水合氯醛、依他尼酸、阿司匹林、氯霉素、保泰松、甲芬那酸、吲哚美辛以及长效磺胺等,这些都可使口服抗凝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明显增高。因此,在抗凝检验中也要注意药物的影响,在标本采集前,对药物影响较大的情况要做到提前的规避,降低药物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众多,只有做到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倍加注意,才能保证检测结果有最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给临床有效的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