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概述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   作者:刘一灿1,李忠卓2*
[导读] 祖国文献关于肛肠疾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商朝时代的甲骨文
        刘一灿1,李忠卓2*
        1.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外科 110005
        祖国文献关于肛肠疾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商朝时代的甲骨文,其记载的疾病名称如:“下痢”“急腹”“疛”等,其中“疛”是指大肠疾病,“蛊”可能是指肠道寄生虫。而成书于先秦时代的志怪古籍《山海经》则最早记载了痔病名,书中许多篇章都记载有通过食用某种动物或植物来达到治疗痔的效果。在众多中医古籍文献记载中,痔一般具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体九窍中的所有小肉凸起;二是对所有肛肠科疾病的总称;三便指的是狭义上的痔疮。
1、痔的病因病机
        自《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痔是由于"筋脉横解"所导致的血脉经筋病变引起始,后世医家多在此认识基础上对痔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现在一般将其归纳为虚实两端,气血虚弱或脏腑本虚多为内因,四气相合、起居不慎、饮食不节、便质不调等多为其外因,它们既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合而成。脏腑机能失调,加之风燥湿热迫于下焦,魄门处脉络阻滞不通,瘀血浊气等在此处结滞凝聚不散,日久血脉经筋损伤而形成痔。
1.1、外感六淫
        除了寒、暑之外,其余四淫皆可成为痔的病因,风湿燥热四气相合作为痔的外因,常常在人体脏腑功能失常时便会趁虚而入,最终湿热下注、风热下冲、燥热内结便发为痔。
1.2、七情内伤
        怒盛则伤阴于肝,肝气损则失于疏泄,气血疏机不畅,郁久化热,热盛伤阴,若阴虚火旺日久炼液为痰,痰湿阻滞脉络则生阴疮肿核。忧思伤脾,脾虚气弱则升举无力,可致大便不调、久泻久痢,甚则脱肛等。
1.3、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之品,可致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壅结肠道,导致气血不和,糟粕积滞,以致痔的发病。
1.4、劳逸失当
        若长期负重或久站、久坐久蹲,又房事过度,或妇女生育过多,气血亏损;或过度安逸,缺乏活动等亦可致机体脏腑功能不调,肛肠局部气血不和,甚则筋脉横解,邪气蕴结而生发痔。
1.5、体质虚弱
        许多医家在长期的观察研究中发现,痔的发生虽与多种致病因素关系密切,但追究其本质便还要归结为阴阳失调、脏腑本虚,脏腑虚弱是本,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瘀血浊气结聚肛门而出现的症状是标。
1.6、瘀血阻滞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不畅则会阻碍脉中的血液运行,日久便可导致气滞血瘀形成,再者,血液的正常运行还有赖于气的统摄推动作用,气虚则血行无力,缓而瘀阻发于肛周便可形成痔。
2、痔的中医治疗概述
2.1药物治疗
2.1.1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治疗痔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痔中医内治理论体系,其辨证治疗法则总归为消、托、补三大法。临床治疗上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程、病势等的差异而有各式各样的具体治疗应用,大致包括清热凉血、祛风润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健脾益气等。中药汤剂口服相较于丸剂、散剂等具有起效快、药效发挥迅速、根据病情方便加减的特点,适合各类痔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2.1.1.1清热凉血法:
        适用于燥热之邪引起的肛门实热证。孙江[1]选取了86例符合风伤肠络证的混合痔患者,治疗组选用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作者在原方基础上去掉黄连、黄芩、槐角、升麻,加上大黄以通腑泄热,并根据患者伴随症状酌情加大地榆炭、生侧柏叶及大黄的用量,对照组的混合痔患者单纯采用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的中药汤剂口服比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佳,预后更好。
2.1.1.2清热利湿法:
        适用于大肠及肛门湿热下注之证。杨晓锋[2]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口服联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患者67例,加减后的汤剂具有祛风清热、行气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结果显示其可有效缓解患者肛门坠胀、出血、水肿及疼痛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比单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疗效更为明显,也更易为患者接受。
2.1.1.3补中益气法:
        此法适用于因气虚升举无力所致诸症的患者。刘剑刚[3]用自拟的益气升提汤对30例重度混合痔手术治疗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感等术后并发症都能得到明显缓解,并能促进患者术后的创面恢复。
2.1.1.4行气活血法:
        适用于气滞血瘀、经络阻滞诸症。具体表现有:局部肿痛甚或刺痛,皮肤有瘀斑瘀点,舌质暗淡,脉涩等。雷露[4]选取了60例肝硬化内痔出血的患者,作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槐花和地榆,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血之功。研究结果证明,止痛如神汤加味口服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确有疗效,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王军[5]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42例,结果发现,能够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能够泄热润肠的麻仁软胶囊可有效缓解痔病术后的便秘症状,减轻排便困难及排便疼痛,起到提升术后恢复效果的作用。


        除上述诸治疗方法之外,还有清热解毒法、泻热通腑法、滋阴清热法及温经散寒法等。
2.1.2外治法
        痔病的外治法,泛指通过运用一定的辅助工具配合所需要使用的药物,将其直接地作用在身体表面的病变处,以期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目的。《医学源流》记有:“外科之外,最重外治”。从某些方面来讲,外治法不仅是作为内治法的补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还常常作为一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两者在用药方式上差别较大,但其都需要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都需要做到因人因病因证的不同而随机加减应变。
2.1.2.1熏洗法:
        熏洗法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局部清洁、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等作用。张少坡等[6]将96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太宁栓塞肛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龈交穴埋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汤剂坐浴,结果显示治疗组内痔出血、疼痛、坠胀感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外用联合龈交穴埋线能有效改善内痔出血等临床症状。吴芳民[7]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II~IV度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研究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中药坐浴,结果显示,PPH联合中药坐浴相较于单纯手术治疗更能有效缩短II~IV度痔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术区新生血管生成及创面恢复,更有利于术后康复。吕荣锋等[8]将98例已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1:5000)坐浴治疗,治疗组予自制的具有消肿止痛、开泄腠理、祛风除湿等功效的四黄苦参汤坐浴。治疗结果显示四黄苦参汤熏洗可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且安全性高,经济方便。
2.1.2.2塞药法:
        该法通常指将栓剂和(或)膏剂纳入肛门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在肛管直肠腔内温热环境下自行溶解并释放出有效成分,具有保护直肠粘膜、作用迅速等特点,而且通过直肠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时的肝脏首过效应。
2.2、非药物治疗
2.2.1结扎疗法:
        结扎疗法是一种古老的痔治疗方法,距今约有近千年的历史,古人最开始使用的便是毛发或者蜘蛛丝一类的物质,将其缠系在痔体上然后等其自然脱落,现代多使用外科缝合线,其原理便是通过阻断痔体局部血供,使其痔核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然后等其自行脱落,其优点便是通过缓慢勒割作用,避免了直接切除时可能造成大量出血的弊端,它在临床使用中还常常和注射、外剥等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2.2.2针灸疗法:
2.2.2.1电针:
        电针是指将普通针刺和电刺激结合使用的一种针刺治疗方式,通过调节不同的针刺频率和波型,使针刺穴位效果增强。龙庆等[9]选取双侧下髎穴、承山穴,以2/100Hz疏密波每日2次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40例,结果显示无论每日治疗频次是1或2,电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症状。
2.2.2.2体针:
        体针疗法,指的是通过使用各种操作手法将毫针等针刺工具刺入人体腧穴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等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一般采取不同的操作手法,临床上治疗痔病选取的穴位主要有:承山、长强、八髎、足三里等,这些穴位除了痔病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传输性便秘、肛门湿疹、盆底失弛缓症、术后尿潴留等病。赵永娇等[10]选取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30例,通过针刺中极、关元、水道、阴陵泉、三阴交等穴,有效缓解了患者尿潴留症状,减少了患者导尿的比例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权隆芳等[11]对符合标准的3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采取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显示,针刺治疗能降低手术带来的炎症应急反应,降低创缘水肿、疼痛、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孙江.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伤肠络型混合痔43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03):31-32.
[2]杨晓锋.止痛如神汤佐治痔疮67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20,35(04):49-50.
[3]刘剑刚.益气升提汤治疗重度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4):49-51.
[4]雷露.止痛如神汤加味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7):42-43.
[5]王军.四磨汤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3):87-89.
[6]张少坡,刘志军,韩晓涛,杨芳,连雷刚.清热利湿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内痔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156-157.
[7]吴芳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Ⅱ~Ⅳ度痔疮疗效观察[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0,8(04):30-34.
[8]吕荣锋,刘小虎,李岭栩,王娟.四黄苦参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5):70-71.
[9]龙庆,李艳,闻永,何彬,李远志,岳朝驰,杜位良,万川,李俊.不同频次电针治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09):1172-1175.
[10]赵永娇,赵希明,高建恩.针刺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7):112-115.
[11]权隆芳,贾小强,程芳,李仁增,崔春辉,王爽.针刺与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或洛索洛芬钠片对肛肠痔术后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0,15(09):1423-1427.





1.作者简介:刘一灿(1993-),女,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医外科学(肛肠病学方向),邮箱:a10101066@163.com,邮编:110847。
2.通讯作者:李忠卓(1969-),男,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外学(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邮箱:592951708@qq.com,邮编:110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