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 刘丽
[导读] 目的: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探讨其
      刘丽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迎春林业地区人民医院 158400

      摘要:目的: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探讨其具有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本院9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45)给予0.25%罗哌卡因,试验组(n=45)给予0.2%罗哌卡因。对比两组术后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麻醉和疼痛干预中采用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罗哌卡因;疼痛;麻醉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但是作用时间和麻醉效果均高于布比卡因,且毒副反应要明显低于布比卡因,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术是外科中的方法,能够有效切除病灶时改善内部环境,在内科治疗无效以及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手术创伤会引起疼痛反应,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有效的麻醉和镇痛方法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临床中对于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以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本院9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8.21±3.24)岁。试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7.56±3.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前30min均给予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g肌肉注射,入室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干预。两组均于静脉联合腰硬麻醉下开展手术,通过硬膜外导管将5mL罗哌卡因0.2%注入,无不良反应后再采取麻醉诱导:0.05mg/kg咪唑安定,0.3~0.4ug/kg舒芬太尼,1.5mg/kg丙泊酚和0.8mg/kg阿曲库铵。术中给予地氟醚吸入,间断给予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间隔60min给予8~10mL罗哌卡因0.2%注入。术前0.5h给予5mL罗哌卡因0.2%注入,术毕给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试验组给予0.2%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150ug+220mL氯化钠注射液0.9%。麻醉、镇痛;最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对其生命体征密切监测。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h、2h、4h与6h疼痛程度,无痛计0分;剧痛计10分;(2)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情况
      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展,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此方法能够挽救众多患者生命,且提高治愈率,改善病情[[]]。手术治疗目的是通过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缝合、切除等,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如未正确使用麻醉药物,将对患者产生较大痛苦,并造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
      罗哌卡因是局部麻醉药物之一,主要是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内,导致沿神经的冲动传导从而产生可逆性的阻滞。有关研究显示[[]],当罗哌卡因在手术过程中注入机体后,可快速发挥作用,患者使用后未发生心肌毒素,耐受性较好。有关学者发现。大剂量使用罗哌卡因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将会在1~2 h达到血浆峰值浓度,目前达峰时间取决于注射部位,因此导致全身出现中毒反应,包括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中毒主要是通过逐渐加重的症状和体征逐步出现,目前最先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口周麻木、平衡失调、轻微头痛以及听觉受到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肌肉僵直、语言障碍等症状,以上症状均是诱发惊厥典型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有关研究显示,0.2%的罗哌卡因进行手术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且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且预后效果较好,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联合舒芬太尼和生理盐水效果更佳,可通过患者神经硬脊外膜,从而使药物更快达到患者机体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得知,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0.2%浓度的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效提高手术过程进展,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且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尹亮,王敏.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之路,2018(4).
      [2]殷丽琴.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18卷18期,114,116页,2020.
      [3]卢思宇,谢文静.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v.5(09):15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