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
邛崃雪玉诊所 四川 成都 611530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施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施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奥司他韦颗粒;单磷酸阿糖腺苷;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效果观察
小儿脾常不足,在暑热夹湿的夏季,如果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腻导致积食,而又没有及时地消食导滞,脾胃郁热化火,虚火上浮,熏灼于咽喉,就很容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我院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9例患儿年龄分布居于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1.25)岁;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9例患儿年龄分布居于1-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1.36)岁;对比两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儿治疗,每千克体重8毫克,每天1次。
研究组 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单磷酸阿糖腺苷用法与参照组患儿一致,在此基础上指导患儿每天口服2次奥司他韦颗粒,对于体重低于15千克的患儿,每次药量为30毫克,对于体重在16-23千克之间的患儿,每次药量为45毫克,对于体重在24-40千克的患儿,每次药量为60毫克,对于体重在40千克以上的患儿,每次药量为75毫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干预5d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3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染。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传染性强,流行扩散很广[2],主要侵犯6个月~7岁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之间接触密切,容易集体感染。当小孩劳累过度、活动量大或者有过敏体质,突然出现气温变化受凉[3],还有一些物理化学刺激等,孩子的免疫力低下了就容易患此病。临床是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的病程4-6天,重者可至2周[4],预后是比较好的。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参照组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5]选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和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结果可见,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效果较好,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取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干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顺珍, 李学敏.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27卷6期, 68-69页, 2020.
[2] 杜颖、吴雅玲、李会改、章云.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v.29(34):145-147.
[3] 符青, 符顺丹. 裸花紫珠联合热毒宁治疗风热犯表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12).
[4] 王丽, 陈海霞, 耿海芹,等.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9, v.17(03):89-90.
[5] 张红利. 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32卷16期, 57-59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