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 黄蓉
[导读]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黄蓉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 430061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急诊接收的7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准分为对照组(37例,普罗帕酮治疗)与观察组(37例,胺碘酮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59%)更高,与对照组(75.68%)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改善患者心率外,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是当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指的是窦房异常激动,或者激动发生在窦房结之外,最后造成传导延缓、激动传导阻滞等现象,致使心脏活动受到影响。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脏血管疾病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具有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和房性早搏等症状,该病的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因此,应加强对该病药物治疗的重视。现阶段,胺碘酮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常用药物,使用范围较广。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胺碘酮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7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6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37例;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6岁,均值(65.32±2.74)岁;患病时间:1-25h,平均患病时间(15.95±2.13)h;观察组:24例男,13例女;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4岁,均值(65.28±2.71)岁;患病时间:1-24h,平均患病时间(15.92±2.15)h;研究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签署研究同意书;②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③研究资料完整、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肾、心等器质性病变;②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者具有精神疾病史;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④具有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过敏史;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⑥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选择退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普罗帕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1208;生产厂家: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与普罗帕酮(70mg)混合液,注射时间低于10分钟。注射完成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每分钟1mg,进行30分钟的静脉滴注,如果病情未改善,继续注射普罗帕酮(70mg)。
        1.2.2 观察组
        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08;生产厂家: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首次用药,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与胺碘酮(150mg)混合液,通常情况下10分钟内完成注射,静脉滴注胺碘酮,按照每分钟1mg的速度静脉滴注,时间约30分钟。如果病情未改善,继续注射胺碘酮(150mg),若心室率每分钟少于60次,调整药物使用量,24小时内胺碘酮用量应低于900mg。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心率变化;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经药物治疗后,心律失常症状全部消失,期前收缩减少在90%以上,表示显效;心律失常症状有所减轻,期前收缩减少50-90%,表示有效;不符合以上判定指标,表示无效。()*100%=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日益变化,导致心律失常患者越来越多,并表现为增加趋势。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根据心室率速度,将心律失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慢速型心律失常与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是导致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疾病发生突然,且相比于慢速型心律失常,其死亡率更高。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症状。心律失常诱因有很多,包括心肌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生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加重了患者病情。
        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是为了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尽量降低猝死发生率。所以,治疗药物的选择特别重要。当前,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以胺碘酮为主,据有关资料显示[3],胺碘酮在控制恶性心律失常中具有显著效果,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当前,经调查研究发现,胺碘酮在减少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中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能够有效抑制β和α受体,同时能够将非活动期钠离子、钙离子和钾离子通道阻断,促进冠脉血管的提高,尽可能的减少心肌缺血和心肌耗氧量,从而达到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的目的。血浆中的胺碘酮能够有效结合白蛋白,静脉给药5分钟后产生生物效应,通常情况下,能够维持20分钟到4小时。据有关资料显示[4],胺碘酮在达到饱和度后,极易快速降低,注射15分钟后,能够到达峰值,此后4小时慢慢下降。急诊治疗期间,为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减少整体治疗时间,往往结合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方法,从而确保血药浓度平稳,将抗心律失常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59%)更高,与对照组(75.68%)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经过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心率改善明显,同时能够及早减轻心率加快等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变化,同时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陈建华, 张霞. 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v.24(6):121-123+127.
[2]张晓曦, 孙雪莲, 王国兴.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刊, 2019, 54(6):629-631.
[3]刘阔, 王勇强.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19, 17(2):67-68.
[4]聂文哲, 王成. 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5):556-559.

作者简介:黄蓉 女 1989.6 本科 430061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 护师 全科急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