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乐 尤俊 余荒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361003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外科手术,观察组:ESD术。就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94.44%、72.22%,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对应数据全部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依次是:5.56%、25%,P<0.05。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依次是:5.56%、2.7%,P>0.05。结论 为早期胃癌病患选ESD术,能够将最终疗效进行优化,手术用时少,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少,同外科手术相较,效果佳,临床价值高,应得到进一步推崇。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早期胃癌;临床效果
胃癌于临床中属恶性肿瘤,患病部位于黏膜及其下层,该病早期不存在显著表现,待确诊时已延误治疗,对病患正常生活、生命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多[1]。伴随内镜术进展,该病的早期诊断率也日佳上升,于早期阶段提供手术疗法,病患生活质量会显著优化。以往的外科手术对病患胃部组织会造成一定损害,创伤大,术后恢复进程缓慢,疗效不确切。ESD术属新型疗法,本文中就该疗法同外科手术间的差异性展开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72例早期胃癌患者,各组36例。对照组男/女各19、17;年龄41-74岁,中位(54.62±0.89)岁;病变部位于胃窦、胃底贲门、胃角处的人数依次是13、8、15;肿瘤直径0.75-2.58cm,中位(1.52±0.46)cm;病理类型是未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人数依次是8、12、16。观察组男/女各18、18;年龄41-75岁,中位(54.55±0.72)岁;病变部位于胃窦、胃底贲门、胃角处的人数依次是12、8、16;肿瘤直径0.74-2.58cm,中位(1.51±0.43)cm;病理类型是未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人数依次7、13、16。各组一般资料,于汇总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外科手术。向病患提供气管插管,行全麻后,于腹中开切口以此为入路,待腹腔打开,全面检查病灶部位的肿瘤现状,行胃大部切除术。
观察组:ESD术。对病患行全麻后,于内镜之下,取亚甲蓝对病灶部位作染色处理,将病灶部位进行明确标记。取针型切开刀于病灶边缘1cm部位处行电凝,做好标记,各个标记间的间隔至少保持2mm,取适量亚甲蓝加肾上腺素注射液,将其加入生理盐水中,并向病灶处、黏膜下边推注,仔细查看病灶变化状况,若黏膜隆起高度有0.5cm方可行剥离[2]。于剥离过程中应持续性于黏膜下进行注射,并做好电凝止血处理,确保整个视野的清晰度,注射和剥离相互同步,直到病变部位的黏膜尽数剥离,剥离结束后若创面存在出血现象,取凝血酶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病患肿瘤被全部切除,癌细胞经检测保持阴性的时间大于1月是完全缓解;病患肿瘤减少幅度大于50%,癌细胞经检测保持阴性的时间大于1月是部分缓解;病患肿瘤缩小范围是50%,癌细胞经检测保持阴性的时间大于1月是轻微缓解;肿瘤无变化是无效[3]。②手术指标: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③统计并发症、复发率(1年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分析
本统计软件版本:SPSS23.0,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检验,统计结果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94.44%、72.22%,P<0.05。表1。
3 讨论
胃癌于临床中极其普遍,隶属恶性肿瘤,有数据显示每年患发该病的人数约达20万,于恶性肿瘤中的占比是17.2%,现阶段患病率呈日渐上升态势[4]。医学行业进展,胃癌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具体诊查方法也日渐优化,早期检出率变高,病患于早期阶段得到确诊的同时,给予更为适宜、优质疗法极具必要性。以往多用外科手术,将胃部病灶尽数切除,最终实现疗效,但该疗法存在较大创伤性,且术后并发症多,病患生活质量并不能得到优化,故该疗法于临床中受限。
医学技术进展,ESD术日渐兴起,该疗法隶属微创术,于内镜辅助之下,将病灶全部切除,将肿瘤组织残留量有效降低,避免肿瘤再次复发,以此将临床疗效全面优化[5]。行具体操作时,向病灶处注射药物,使病灶组织充分隆起,以此便于行剥离术,将病变组织尽数剥离后,最终实现治疗目的。同外科手术相较,该疗法对应的创伤性小,不需行开腹术,可降低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手术操作用时短,术后恢复速度快。
本文中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94.44%、72.22%,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对应数据全部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依次是:5.56%、25%,P<0.05。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依次是:5.56%、2.7%,P>0.05。
综上所述,为早期胃癌病患选ESD术,能够将最终疗效进行优化,手术用时少,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少,同外科手术相较,效果佳,临床价值高,应得到进一步推崇。
参考文献:
[1]朱晓芸,于红刚. 我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Meta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 v.26(17):72-81.
[2]宋超、黄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20, v.42(22):63-67.
[3]王化明, 苏永永. 外科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004(010):75-76.
[4]夏永欣、方玲、张萌.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 2020, v.35;No.225(12):122-124+153.
[5]胡珊珊, 李晓芳, 周炳喜,等. 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03):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