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林延挺 施静诗
[导读]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林延挺  施静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患有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存活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再按照复苏液体量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存活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OR)。同时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两组复苏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对于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增加其存活的可能,OR 3.64, OR的95%置信区间(1.55,8.54),且HGB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复苏后相比研究组TT、APTT及PT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苏液体使用量,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急性创伤;凝血病
       目前,在急救工作中,创伤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危重症类型,该情况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机械损伤等导致,其中体内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创伤出血后对出血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该情况也被称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1]。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出现使得对患者的救治难度明显增加,其病死率也相应升高,据研究显示,对创伤后大量失血者进行液体复苏有助于稳定机体循环,对于救治效果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液体复苏能够进一步加重机体内环境恶化,不利于预后[2]。限制性液体复苏则是指当机体有活动性休克情况出现时,通过对液体输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其血压能够维持在较低范围内,直至完全止血[3]。因此,本研究经过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以探讨其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患有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存活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29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2.7±6.1)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16-37分,平均(26.3±2.9)分。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2-61岁,平均(42.6±5.8)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17-39分,平均(26.5±3.0)分。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将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并以早期、足量及快速补液为主要治疗原则,收缩压在90mmHg以上是其复苏目标的定义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将中心静脉压>2.18mmHg,收缩压控制在70-80mmHg,平均动脉压则在50-60mmHg之间的定义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中心静脉或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70%以上为复苏终点。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HGB)。
       1.3.2检测并比较两组复苏前与复苏2h后的凝血指标,分别抽取两组人员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后取其血清,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分析,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限制性液体复苏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者中,存活27例,死亡21例,合计48例;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者中,存活12例,死亡34例,合计46例,具体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的救治是目前救治的难题,该类患者在发病后期机体内的多个系统均会受到严重影响。经临床实践显示,血管内皮损伤、低体温、纤溶亢进、创伤性休克、酸中毒以及血小板功能紊乱等均在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生及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其中由于失血以及严重脏器损伤导致的组织以及器官低灌注则是目前诱发急性创伤后凝血并发生的关键因素[4]。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常规补液是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通过采用该方案能够促使机体的循环血容量得到快速恢复,并稳定血压[5]。但研究显示,通过进行大量补液可能会造成机体血液的过度稀释,降低其凝血功能的同时使得红细胞携氧能力显著减弱[6]。同时,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液体输入,极易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情况造成破坏,诱发酸中毒,从而进一步加重器官及组织缺氧情况。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案逐渐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限制性液体复苏主要是采取先快后慢的补液方式,在初期给予患者快速输血输液,待其血压趋于稳定后则减慢补液速度、减少补液量,促进机体输液量得到早期恢复的同时,不会因补液量较多而增加患者并发症情况出现,从而使其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恢复[7]。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使得组织器官血液灌注情况得到显著改善,降低无氧代谢情况的发生[8]。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对血管功能造成的损伤,促进凝血指标的有效恢复,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争取宝贵时间。经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复苏液体使用量较少,且HGB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复苏后相比研究组TT、APTT及PT指标均较低(P<0.05)。说明,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的同时能够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指标,利于患者预后。但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实行治疗期间,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年幼以及颅脑外伤患者不适宜采用该方法治疗;该项治疗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应尽快对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另外,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科学、合理的液体比例,并进行红细胞的适量补充。
       综上所述,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苏液体使用量,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博,马舰,刘雷.损伤控制手术联合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对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NF-κB及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331-335.
[2]程亚娟,陆士奇,徐进步,等.中老年脑外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20,26(2):117-122.
[3]Schellenberg M ,  Cobb J P .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Vasopressors in Septic Shock: The Importance of Filling the Tank While Squeezing the Pipes[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0, 48(10):1533-1535.
[4]肖振涛,左玲,聂绍良.血清P物质水平在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中的临床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11(8):528-531.
[5]吴春艳.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129-130.
[6]胡雪婷,崔政.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66-67,70.
[7]孙融,王琴.出凝血检查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诊疗中的价值[J].东南国防医药,2019,237(2):79-82.
[8]Hossein, Mirinejad, Bahram, et al. Evaluation of Fluid Resuscitation Control Algorithms via a Hardware-in-the-Loop Test Bed[J].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9, 67(2):471-481.

作者姓名:林延挺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编:350001
籍贯:福建莆田  学历:本科  出生年月:1992年2月
研究方向:急诊外科/创伤外科  现有职称:住院医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