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悦 王秀阁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最主要的病发症之一,近几年来,中医对于DPN的认识不断地深入。王秀阁教授提出从“毒”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于脉络,主要的致病因素在于“毒”,其难治性主要在于各种“毒”胶着于脉络之间,以益气解毒通络法为治疗原则自拟“益气解毒通络方”,并根据各种毒的依附与从化,辨证施治,收获颇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率高达30%~90%,其高患病率与症状持续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量。[1]DPN的发病多较为隐匿,多为缓慢,渐进的过程,初期症状主要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有的DPN患者会出现感觉消失,继而出现足部破溃、化脓,最终导致截肢[2]。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日益增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临床上,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并没有一个完美有效的方法,现代医学对于DPN的治疗主要方法主要有:括改善代谢紊乱、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药物治疗、营养神经细胞、神经修复等[3],,而中医从各个路径、层面、以及靶点等辨证治疗[4],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1.DPN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并发症的范畴,其病名在中医古书上从未出现过,但关于其症状表现的描述有很多的记载,并将此病多归属为“血痹”“脉痹”“痿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讲述的是营卫之气运行涩滞,致使经络中气血空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充养,所以麻不不仁。《王旭高医案》记载:“消肾口干,眼涩阴痿”,描述了消渴导致的眼部不适,《类证治裁》云:“诸气血凝滞,久而成痹”,是对于痹症早期表现的描述,《临证指南医案》:“凡气血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自痹”,这些都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这一病发症的记载。
随伴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医家对于DPN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林兰教授[5]认为阴血不足、血行不畅、筋脉失养会导致气虚与气滞,而气的功能失常会导致津液运行无力,从而形成痰、湿、瘀等一些列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也是DPN发生的重要原因。雷平等[6]认为该病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疾病总以脉络不通为主。王权[7]总结李理经验认为DPN的主要病机是气阴不足、瘀阻脉络。陈向良[8]等从气血痰瘀和肺肾入手论述DPN,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髓之余,肾主水生髓,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肾,与水液代谢相关,气血失司,经络失养,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亏虚,水液代谢失调,气血运行无力,最终导致瘀阻络脉。,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而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多以清热养阴类中药为主,但对于消渴病的变证,即现代医学所指的DPN,大多数医家在消渴病的治疗基础上多加用益气活血类的中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9](2016版)更将其分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湿热阻络型,并针对不同的证型提出了不同的方药和治法,各家医家在治疗中皆不离益气、活血、化瘀,虽然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见效慢,治疗周期长,利用率低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总结中,笔者认为,消渴病痹病属于消渴病发展的属于消渴病的中晚期,起始即为阴虚燥热,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俱损。多种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
2.从毒论治
中医所讲的“毒”主要分为内毒和外毒,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DPN的发病因素是多种因素的混合,主张“从毒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是由于“毒损脉络”,导致血流缓慢,脉络瘀滞,最终闭塞不通,这里的毒不仅包括古代医家所提到的“风毒”“寒毒”“湿毒”“燥毒”“火毒”,还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本身所含有的“淤毒”“虚毒”“痰毒”等。同时我们还有考虑到现代人生活环境的不断变换,疾病的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工作学习的压力,长期熬夜,暴饮暴食,久坐不动,导致肝气郁结,情志失司,气机郁滞,气血运行不畅,郁闭脉络,发为痹病。此皆为内毒所发。同时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光污染,化工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果蔬残留农药的污染等,并不能归为上述致病因素中,各类污染源皆为“毒”,作用于肌体,损伤五脏六腑,以致阴阳失调,发为致病,损伤脉络,导致痹病的发生。
王秀阁教授认为无论是何种病因导致的DPN,揭其本质均是因气血津液运行失调而导致的痰、瘀、湿等毒蕴积于脉络,而这些病理产物本无特异性,只有在其附着于脉络且影响了脉络的正常生理功能时,才会具有特异性,此时,各种病理产物相互胶着,错综复杂,深伏脉络,导致气血不通,功能失调,最终成“毒”,导致脉络病。而脉络本身亦可产生痰、瘀、湿等各种病理产物,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毒”痹阻于脉络。
3小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于糖尿病的中晚期,往往在晚期时症状加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络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凉”“麻”“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众多医家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大多从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入手,取得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时,我们不仅要加大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剂量与数量,更应“从毒论治”,多方向施治,疗效更加。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22):119-121.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2.087.
[2]赵丽娜,高雅楠,马国库.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20,41(6):646-648,后插1. DOI:10.13820/j.cnki.gdyx.20191104.
[3]莫干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7,7(27):8-9.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7.27.015.
[4]陈雨露,张莞然,肖万泽.甲钴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47-48. 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18.01.022.
[5]高永前,孔维颖.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总结[J]. 光明中医,2020,35(2):180-182.
[6]雷平,张彬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案探讨 [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107-110.
[7]王权.李理老师利用“冬病夏治”理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经验总结[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 (4):37-38
[8]陈向良,单晓彬,徐雅萍, 等.补肺肾调水气加运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2):315-318. DOI:10.16448/j.cjtcm.2018.0093.
[9]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DOI:10.13288/j.11-2166/r.2017.0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