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体会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陈淑珠 陈淑华
[导读] 目的: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
       陈淑珠   陈淑华
       大田县医院 福建 大田 366100
       三明市中心血站,福建 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护理A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B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并比较两组护理第1d及护理1w、2w、4w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FMA量表评价)。结果:护理B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护理A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第1d 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B组护理1w、2w、4w后FMA评分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也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梗塞;下肢深静脉栓塞;早期护理干预;肢体功能
    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随意识昏迷、偏瘫等临床症状。临床给予这类患者护理,早期多以卧床休息为主,以促进患者病情稳定,避免恶化发展,但越来越多临床案例表明,长期卧床易引发下肢深静脉栓塞,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与恢复,更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1]。因此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中,还需要注重早期给予患者肢体功能护理,于病情稳定后及时展开功能锻炼,以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及影响,更好地促进患者患肢血液循环,提高肢体运动能力[2]。为评估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68例脑梗塞患者为对象,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展开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并提出护理体会,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护理A组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65.32±5.47)岁,发病至入院2~18h,平均(6.27±1.04)h。护理B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5~79岁,平均(65.38±5.50)岁,发病至入院1~19h,平均(6.24±1.05)h。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护理A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①健康宣教。展开口头宣教,讲解脑梗塞病情特点、诱因、并发症类型及注意事项等,嘱咐家属配合院内护理工作;②饮食护理。嘱咐合理饮食,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增加高纤维素、低脂肪食物摄入,减少胆固醇、钠盐摄入等,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果;③运动护理。协助患者翻身,给予拍背,并分发康复训练手册,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嘱咐家属陪同。
       护理B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除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还需要做好静脉保护工作,在静脉穿刺时多选择上肢静脉,避免多次重复穿刺,静脉用药选择对血管无刺激性的药物。另外,患者病情稳定后,24h内展开功能锻炼。可先协助患者做床上被动功能锻炼,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做关节活动、垫高脚后跟进行内翻练习、协助患者坐起、翻身等。待患者有一定配合能力,可转为协助患者做床上主动功能锻炼,如指导患者做体位转换、关节活动等。待患者肌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可展开床边主动锻炼,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在床边做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而后扶栏杆散步等,逐渐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并比较两组护理第1d及护理1w、2w、4w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FMA量表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肢体运动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护理B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护理A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分析与讨论
       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干预需以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但同时也需要预防恢复期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常见发生于脑梗塞患者中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会加剧患肢肿胀与疼痛感,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3-4]。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饮食干预、健康宣教、运动指导等常规的护理措施,还需要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展开静脉保护、指导患者做功能锻炼,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5]。本次研究中指出,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并发症,且血流速度加快,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相比常规护理模式,在早期护理干预下,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更迅速。
       早期护理干预中,通过做好患者穿刺过程的护理形成较好的静脉保护效果,也能够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展开运动锻炼指导,这有利于患者更早的参与到康复训练中,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液流速减慢、下肢高凝状态[6]。
       总的来说,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下,有利于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且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孙远贞.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DVT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3):125+137.
[2]韩刚,刘娟娟,惠辉. 重症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3):429-431.
[3]李瑞玉,王永静,杨华.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观察[J]. 双足与保健,2018,27(23):72-73.
[4]王金萍. 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5):32-33.
[5]别桂兰.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 系统医学,2019,4(09):154-156.
[6]史建悦,冷东东. 早期护理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评价[J]. 双足与保健,2019,28(19):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