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刘晓凤,梁英琼
[导读]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
        刘晓凤,梁英琼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急救中心2018年10月-2020年10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统计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不良心脏事件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达28.57%,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57%(P<0.05)。对照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仅68.57%,而观察组患者高达88.57%(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急诊停留用时,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院前急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于院外发生,患者初期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心脏骤停,具有较大概率发生猝死,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多采取快速恢复患者的心肌灌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通过早期对症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结局[2],这就对入院前的急诊抢救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研究以我急救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急救中心2018年10月-2020年10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2)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3)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脓毒症者;(2)脑梗死或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者;(3)心功能不全者;(4)严重高血压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4±12.5)岁,梗死部位:17例为前壁、11例为下壁,7例其他;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0±12.7)岁,梗死部位:18例为前壁、12例为下壁,5例其他。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院前急救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接到接诊电话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同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至现场后,护理人员协同医师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并开展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小组。挑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小组,首先进行专业的临床护理路径培训,包括护理评估、急救措施、护理方法等等内容;其次结合相关文献和急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方案,经专家评估后开展模拟实操训练并实施。(2)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方案为指导,接诊后,护理人员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即刻出发,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家属,快速识别病情,指导家属开展简单的自主抢救。(3)到达急救现场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病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给予心电检测,明确诊断后,给予双抗治疗和镇痛处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待检。(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并于短时间内制定抢救方案,降低患者的风险。(5)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专职化,采取全员培训和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修订和完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流程,确保院前急救的科学化和高效率。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3]
        统计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不良心脏事件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判标准:选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判两组患者对本次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大项,患者或家属根据自我意愿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5.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分别以例数(n)、百分率(%)表示,各组间的对比行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各组间的对比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对比
        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梗)发病后的1h内,具有极高的致死风险,务必要争取时间,快速开通梗死动脉,方能更好地抢救患者生命[4]。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通常需要遵医嘱开展,往往容易忽略患者的病情;加之急诊护理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培训和学习,容易延误最佳抢救时机[5]。相比于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通过专业的培训,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分工,增强了医护配合度与执行力,在更加准确快速地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精简了不必要的抢救步骤,使患者得到最佳抢救,同时更有利于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有效减少医患矛盾[6]。
        本次研究中,我急救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结果发现,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切实减少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为患者的进一步深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达28.57%,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57%,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仅68.57%,而观察组患者高达88.57%,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认同感,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急诊停留用时,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建议在急救中心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徐长霞,王保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价值——评《解读欧洲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18》[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2):211-212.
[2]吴红兰,湛薇,张永忠.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4):62-64.
[3]梁小艺,吴灶莲,孔建宜.院前急救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6):2680-2683.
[4]黄晓铃,陆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流程管理法对急救时间、并发症率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1):94-96.
[5]关伟群,伍翠敏,杨小莲,丘延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20,41(03):740-741.
[6]董俊婵,张彦敏,王志先,王梅英,任会彩,夏为.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20,42(04):554-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