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李含琴
[导读]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李含琴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舒适度评分与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就诊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采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就诊舒适度,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概率,所以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该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干预区别于传统护理手段,它是在相对应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诊断干预患者治疗方案,目的是帮助病人加快疾病痊愈进程,降低患者的疾病痛苦,减少疾病后期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病情反复回弹,从生理及心理方面给予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1]。本院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2~45岁,平均(33.55±0.76)岁。观察组年龄21~47岁,平均(34.02±0.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字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针对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和护理,嘱咐患者自行进行饮食结构管理搭配以及就诊后的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则采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针对患者不同的就诊疾病进行分类评估护理:由于急诊科室病种复杂,所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特别紧急病:心梗、脑梗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创伤等。急性病:脑血栓、中风以及心衰等。慢性病:各类内科疾病和手术后周期复诊等。针对特急病而言首先要帮助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并告知其他患者此类特殊情况,期望得到患者理解,全力协助医生救治,并在确保生命体征恢复后给予特殊关注,积极了解患者在救治进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疏通开导。针对急性病就要做到准确快递联系相对应的科室疗区,配合疗区主任或者主治大夫稳定患者病情,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精准执行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以及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述此类急性病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项,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信任感。(2)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详细询问患者信息以及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预定急救流程以及方案,准备好急救设备。在送患者入院的途中向家属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基本信息,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等。患者送入医院后,对抢救的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3)医生接触到患者后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抚患者的家属,在1分钟内给予吸氧,2-3分钟内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并记录血氧饱和度,6-8分钟内做好术前备皮准备工作,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测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就诊舒适度评分与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用舒适度评分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舒适度越高,并且及时根据SAS\SDS评分量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分数与负性情绪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表示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室作为一个特殊科室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由于所面临的病症病性复杂且种类较多,这就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学实践操作技能,在面临危重紧急情况才能临危不惧,并且可以充分调动专业知识进行紧急救治[3]。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区别极大,排除病种复杂病情急骤等客观因素,主要区别在于科室内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较其他科室相比更大,这就要求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做到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要点,精准判断患者病情并能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必要的抢救措施[4-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就诊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可以增加患者就诊舒适度,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概率,最终实现加速患者疾病痊愈的目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灯和.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8):235.
[2]石玉林.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5):98,101.
[3]汪玲.论述护理干预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之友,2019,(16):298.
[4]孙婷婷.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东方药膳,2019,(14):48-49.
[5]温美玲.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