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王惠珠1,2 陈锦秀1
[导读] 目的:评判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脑卒中后睡眠障
       王惠珠1,2  陈锦秀1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2. 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目的:评判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的6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31例。观察组施行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前,观察组和参照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未见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例PSQI评分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②护理前,观察组、参照组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例BI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学的意义显著,P<0.05。④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负性心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睡眠障碍;改善
       
       脑卒中也称作中风,发病机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超重、肥胖等。临床表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说话不清、意识障碍、抽搐等。睡眠障碍即为睡眠量异常、睡眠中产生异常行为。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躯体疾病、外界环境、四周过多噪音、心理等因素存在联系,睡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1],其主要症状为睡眠量过度增加、入睡困难、浅睡等。本次研究选择的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主要比较施行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对该病患者睡眠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1.临床基线资料和方法
1.1临床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总计62例,应用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原则处理,分为观察组31例及参照组31例。观察组男性及女性各19例、12例;年龄范围55~88岁,中位(71.5±4.3)岁;病程范围1~4年,中位(2.5±0.6)年。参照组男性、女性各18例、13例;年龄范围56~88岁,中位(72.3±4.5)岁;病程范围2~4年,中位(3.1±0.7)年。观察组和参照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通过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关于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接受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患者及家属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依从性不佳。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护理措施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除了为患者和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普及脑卒中、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外,同时给予饮食护理、生活护理方面的指导,联系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用药史,根据医嘱对患者服用抗失眠药物予以指导。
1.2.2观察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运动康复护理。鼓励患者适当加强机体运动,结合患者是否卧床确定康复功能训练方案,针对长时间卧床者应进行被动运动,反之则需要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主动活动[3]。在实际运动时由护理人员/患者家属陪同,可进行慢走、太极活动,建议在餐后1h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为30min、每日2次。(2)穴位按摩康复护理。每次采取75%乙醇消毒耳廓,待乙醇挥发后于双耳神门穴、交感穴,以及皮质下穴位贴王不留行籽胶布,并充分按摩上述穴位,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为1min,以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觉为主。(3)音乐和睡眠体位康复护理。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创设良好的睡眠条件,叮嘱患者闭上双眼,为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将音乐的音量设置为30dB左右[4]。取患者舒适体位,对于不能自行翻身者辅助患者翻身,嘱咐患者保持肌肉放松的状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检测及对比两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I)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
1.3.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21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理想,反之则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差。
1.3.3通过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BI评分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呈正比。
1.3.4借助医院编制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加以评判,“十分满意”和“满意”两选项相加总和/总人数×100%=总的满意度。
1.3.5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予以评分,SAS评分≥50分为阳性;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心理进行评分,SDS评分≥53分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涉及的临床信息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PSQI评分、BI评分、心理评分等计量资料方面均以均数差X±S的形式体现,采用t统计检验进行对比;计数资料如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则通过人数表示、χ2检验处理。若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则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若对比结果为P>0.05,则统计学差异不存在。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对比状况研究
       虽然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参照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4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评分对比状况研究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参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大脑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恢复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存质量。除此之外,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比较常见,如此必然会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构成不利的影响,因而需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5]。本次研究施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结合患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制定护理方案,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经运动护理、穴位按摩护理、睡眠体位护理、音乐护理几个方面,开展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旨在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并通过音乐和穴位按摩的形式对患者中枢神经构成刺激,以此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6]。其中,进行运动康复护理,能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对于需长时间卧床者来讲则应进行被动运动,在实际运动时通过护理人员或是家属陪同,以保证患者的运动安全;进行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可在消毒后对相应的穴位按摩,要求严格控制穴位按摩的时间,旨在通过穴位按摩的形式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7—10];进行音乐康复护理、睡眠体位康复护理,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采取患者舒适体位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睡眠氛围,以便使得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的状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11—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B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上述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证实,本次研究中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总之,康复护理的实施,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减轻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因此该模式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耿冲,闫婷婷.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疲乏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08-1211.
[2]王倩,董立焕,成杰,等. 急性应激障碍、患病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4):941-944.
[3]周秋丽,蔡梦廷,林小妹,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979-1981.
[4]蒋虹,郝习君,陈长香. 运动性引导想象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4):343-348.
[5]陈苑婷.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 39(10):126-128+153.
[6]黄玉娴,唐旭丽,蒋颖,等. 中药药枕联合生理-行为睡眠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930-933.
[7]冯志兰,吴世凤.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7):79-80.
[8]俞小燕.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2020-2021.
[9]汪敏,谢勤,孙芸,等. 中医羽调音乐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6):2970-2972.
[10]王燕萍,袁晓燕,王丽平,等. 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 51-52.
[11]王静. 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37.
[12]徐娟. 中医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新中医,2021,53(9):143-146.
[13]王俊芝,李乐乐,王倩,等. 音频转换听觉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睡眠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2):221-225.
[14]李凤霞. 音乐护理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4):691-692.
[15]李琳青. 五行音乐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