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杜丽,高榕
[导读]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
        杜丽,高榕
        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上述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97%;不良反应以红肿、皮疹、瘙痒等为主,分布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其中以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32.20%),发生原因与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繁杂,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建议临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策略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of fluoroquinolone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and the strategy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18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and received fluoroquino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above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levofloxacin was the highest in 118 patients (27.97%);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welling, rash and pruritu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urina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and skin system. The skin system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32.20%).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lated to improper use and dosage of drugs, too fast intravenous injection speed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fluoroquinolones are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drug use, it is suggest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y
        近几年,我国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收治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以致于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得细菌感染几率显著增高,也正因此,使得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率越发增高,这类药物在非病毒感染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具有口服利用度高、杀菌迅速、组织渗透性强以及消除半衰期长等显著特点,且不会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1]。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应用范围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高,进一步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为此,本文选取了118例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期一年内收治并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用药方案,实现合理用药的策略,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下面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共有118例,上述患者均于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服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63例,女性患者数量为55例,年龄介于1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5±0.58)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数量为39例,胃肠道感染患者数量为35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数量为20例,妇科感染患者数量为18例,其他感染6例。本次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展开,上述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过敏史以及用药途径等,并记录每个患者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部位、症状和原因等[2]。
2.结果
2.1药物种类和涉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18例患者服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41%、7.63%、15.25%、27.97%、21.19%、13.56%,其中以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次之为加替沙星,最后为诺氟沙星,详细结果请见下表1.

2.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病原因相关情况
        在118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注射速度过快有关,占比19.49%;21例患者与药物用法不当有关,占比17.80%;20例患者与个体差异有关,占比16.95%;14例患者与生理功能异常有关,占比11.86%;13例患者与药物用量过大有关,占比11.02%;9例患者与饮食有关,占比7.63%;8例患者与情绪有关,占比6.80%;6例患者与年龄有关,占比5.08%;4例患者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占比3.39%。
3.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人工合成且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常用抗菌药物,该药可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以及拓扑异构酶IV,并产生干扰DNA合成的作用,逐渐消灭细菌,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菌引发的感染,该药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抗菌广谱类药物,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代药物已经开始扩大应用范围,这类药物对各类细菌的生物活性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且可以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发挥效能。但是,近几年随着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不断增高,以致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不断提高,甚至因此引发了很多不良反应。据悉,临床常见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为主,但很多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一问题也受到了临床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尽快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3]。基于上述因素考虑,本文提出了几点策略:首先,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遵守“最小量”的原则,通过降低剂量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关研究发现,服用该类抗菌药物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应用剂量过大和滥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结合患者适应症选择最为合理的药物应用剂量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措施;其次,临床方面应改进并逐渐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督促医生在选择药物的过程中秉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结合药物敏感试验为患者选择抗菌药物,在此基础上规范给药方式,尽量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情况允许时尽可能选择口服用药的方式,避免使用注射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减少大处方药的应用,明确这类药物的禁忌症,不断培养自身安全给药的理念;第三点需要在院内建立相应的药物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记录各个科室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期间若发现不良的用药行为应在第一时间予以严厉的处罚,以此来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确保抗菌药物可以在临床范围内规范使用。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各类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左氧氟沙星(27.97%)、加替沙星(21.19%)、环丙沙星(15.25%)、莫西沙星(14.41%)、洛美沙星(13.56%)、诺氟沙星(7.63%);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包括皮肤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等,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系统(32.20%)、胃肠系统(24.58%)、骨与软组织系统(12.71%)、神经系统(11.86%)、心血管系统(11.02%)、内分泌系统(3.39%)、呼吸系统(2.54%)、血液系统(1.69%)。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虽然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且具有抗菌作用强、易吸收等特点,但是临床在应用过程中仍应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合理用药,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4.参考文献
[1]马晶静.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83+187.
[2]林秋文,胡水勋,林海燕.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59-160.
[3]冯桂玲,肖若媚,邹剑成,李帼姬.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4):175+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