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侯代玉
[导读] 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侯代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150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收录的70例住院和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三次,每次口服0.5mg甲钴胺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每日三次,每次口服0.5mg甲钴胺联合50mg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实行期为三个月,对比两组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单一使用甲钴胺治疗方法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安全且效果甚佳,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安全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的是在排出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同周围神经病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表现是对称性疼痛和异常感觉,下肢出现情况多于上肢[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会感到下肢麻木、发热、触电感和蚁爬感。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0例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5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为40~82岁,平均年龄为(61.2±5.4)岁。对照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4.1±5.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糖尿病病程6年以上;(2)患者及家属了解实验并自愿参与,签订相关同意书;(3)实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2)精神状况差,无法配合实验者。(3)病史模糊不详者。(4)对实验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甲钴胺治疗方法:患者在办理入院后采用的基础治疗,饮食教育,运动指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以及胰岛素注射,门诊病人在家遵医嘱服药物,同样饮食教育,运动指导,每日给予三次0.5mg的甲钴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0.5mg),温水口服。实行期为三个月。
  实验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口服三次依帕司他(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93,50mg),每次50mg。实行期为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通过肌电图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指标:1)显著:临床症状消失,患者肢体麻木感、疼痛感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善。3)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甚至更严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有效)/总数]100%。
        (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高热、恶心、头晕,总发生率=(并发症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对照组(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肌电图检查
    通过肌电图检查治疗后的两组实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神经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其中包括几个类型,末梢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末端出现对称性麻木感、刺痛感,走路会有踩棉花感和乏力感;中枢神经病变表现为便秘、腹泻,尿潴留和尿失禁等[3]。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肌肉萎缩、瘫痪,甚至是死亡。有效的治疗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上通常采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进行治疗,甲钴胺能够修复神经功能,维持患者体内神经细胞的活动运作。但是单一使用甲钴胺的临床效果欠佳,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是因为联合用药中的依帕司他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对DPN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在依帕司他作用下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代谢循环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服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方法安全且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 崔维棋.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6,58.
[2] 杨岚.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10):136-137.
[3] 刘静.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