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刘琴治
[导读] 分析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琴治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妇幼保健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40例患者采纳全身麻醉,试验组40例患者采纳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T2MAP、HR、Cor、AngⅡ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参照组(5.00%)比较,P>0.05。结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维持宫颈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宫颈癌;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宫颈癌是一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多见于30-55岁女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女性生活压力增加、生活方式开放,该病的发病人群有低龄化趋势[1]。目前,临床对宫颈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疾病因素的影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增加肿瘤转移风险。故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是当前临床高度的内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宫颈癌手术中极为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为进一步探究宫颈癌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结合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本文选定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40例):年龄在32-65岁,平均(48.62±6.34)岁;TNM分期:12例Ib期、28例IIa期;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18例I级、22例II级。参照组(40例):年龄在34-64岁,平均(48.58±6.31)岁;TNM分期:15例Ib期、25例IIa期;ASA分级:19例I级、21例II级。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对“宫颈癌”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③ASA分级在I-II级。④病历资料无缺失。⑤TNM分期在I-II期。⑥均知情,已同意并自愿参与此研究。
        排除标准:①入组前接受过放化疗治疗者。②中途退出此研究者。③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④既往存在免疫抑制剂、激素用药史者。⑤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⑥既往存在宫颈手术史者。⑦合并贫血、营养不良者。⑧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⑨存在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史者。⑩合并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等疾病者。
1.2 方法
        试验组:先予以硬膜外阻滞,椎间隙硬膜外穿刺部位选择在L2-3或L3-4,向头侧置管3-4cm,注入2%利多卡因5ml,5min后,予以0.5%罗哌卡因5ml,1h追加一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0.05mg/kg咪达唑仑、0.2mg/kg顺阿曲库铵、0.5ug/kg舒芬太尼、2mg/kg1%丙泊酚静脉注射,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1ug/(kg·min)、4-8mg/(kg·h)丙泊酚静脉泵注,0.2-0.7ug/(kg·h)右美托定静脉泵注,0.25-4u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住,每间隔1h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ug,顺阿曲库胺5mg。机械通气参数:1.5L/min氧流量、4.2-5.4kPa二氧化碳分压、12次/min呼吸频率、8-10mL/kg潮气量。术毕前40min停注右美托咪定,术后将丙泊酚,瑞芬太尼停用,患者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意识复常后,将气管导管拔除。参照组:全身麻醉方法与试验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1)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包括T0(麻醉前)、T1(切皮前)、T2(切皮1h后)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Cor(皮质醇)、AngⅡ(血管紧张素Ⅱ)。(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统计血压异常、胃肠道反应、心动过缓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 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检验,以“[n/(%)]”表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试验组T0MAP、HR与参照组比较,P>0.05;试验组T1、T2MAP、HR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参照组(5.00%)比较,P>0.05,见表3。

3.讨论
        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是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刺激会引发应激反应,加重免疫抑制,增加肿瘤转移、复发的概率[3]。全身麻醉可暂时性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消除痛觉、抑制反射、松弛骨骼肌的作用,但该抑制效果是完全可逆的,如果药物排出体外,则患者机体各种功能又会恢复[4]。单纯全身麻醉仅可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却因为缺乏将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进行有效阻断,不能完全消除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整体麻醉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T1、T2MAP、HR、Cor、AngⅡ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参照组(5.00%)比较,P>0.05。表明宫颈癌术中予以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分析如下: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将脊神经根所支配区域暂时性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协同作用,可有效阻断交感神经中枢与伤害性刺激的连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应激物质传入到内脏神经,有效缓解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具有镇痛充分、全麻用药量少、苏醒速度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不会对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弥补了单纯全身麻醉的不足。
        综上所述: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纳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芳, 钱敏, 纪金芬,等.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22):177-180.
[2]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6):613-622.
[3]常政, 杨世忠.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11):23-25.
[4]王昌东, 杨克风, 许仁政,等.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癌症进展, 2018, 16(11):80-8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