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对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林束珠1 王根在2 李恒涛3 王春燕4
[导读] 探究健康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对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
        林束珠1    王根在2    李恒涛3   王春燕4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        上海市       201411
        摘要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对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等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另外,观察组患儿增加人性化管理,内容包括:(1)为每一位患儿及家长提供书面的哮喘行动计划;(2)让家长关注手机微信公众号“呼吸天使”,注册“哮喘无忧”,利用智能手机在家通过自我评估实时监测患儿用药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3)哮喘专科医生与患儿家长建立微信群,建立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的平台;(4)每个月哮喘专科医生通过电话跟踪随访一次。观察随访6个月,每个月评价患儿ICS治疗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水平,评价6个月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治疗次数。结果 随访前,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依从性为25%,观察组依从性达到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哮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人性化管理模式;哮喘;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率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也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无地域和种族的局限性。近20余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大气污染的逐渐加重,无论是成人哮喘还是儿童哮喘全球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很多国家哮喘发生率超过10%,其中西方工业化国家哮喘的患病率最高。1990年我国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10年第三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哮喘儿童的累积患病率为3.02%[1],即1113万儿童患有哮喘,其中,上海地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全国最高,为7.57%,约有20~30万哮喘儿童。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仍有接近30%的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而且虽然使用长期控制药物治疗的患儿比例较10年前有了明显提高,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使用率上升0.7倍,达61.7%[2],但总体控制水平并不理想,治疗依从性差依然普遍存在[3]。由于哮喘控制不理想,导致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儿童哮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健康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儿童哮喘的治疗依从性和控制水平,改善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哮喘儿童100例,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12岁,平均(5.44±1.2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11岁,平均(6.05±1.34)岁。两组患儿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在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家长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诊断标准:患儿均符合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哮喘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遗传、代谢疾病等;(2)患儿或家属有精神疾病;(3)无法坚持随访满6个月者。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等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及发作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此期间,对对照组患儿及家长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1)向患儿及家长发放哮喘知识健康宣传彩页;(2)告知家长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2)告知避免触发、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的方法;(3)告知哮喘加重的先兆、发作规律及相应家庭自我处理方法;(4)告知患儿及家长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吸入药物,告知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避免随意停药和减少药物用量等情况的发生;(5)告知患儿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进行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保证患儿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观察组患儿除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增加人性化管理模式,内容包括:(1)为每一位患儿及家长提供书面的哮喘行动计划[5],提醒患儿按计划接受治疗,进行自我监测,即使识别哮喘发作的征兆,判断发作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让家长关注手机微信公众号“呼吸天使”,注册“哮喘无忧”,利用智能手机在家通过自我评估实时监测患儿用药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3)哮喘专科医生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建立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家长若遇到有关哮喘问题可随时在群中提问,医生会为其耐心解答,及时回复;(4)哮喘专科医生每个月通过电话跟踪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患儿的用药情况、哮喘控制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鼻炎控制情况、饮食及生活情况等。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哮喘通过规范治疗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但取决于患儿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哮喘能否得到长期有效控制的关键[7]。由于哮喘具有专业性强,用药方法特殊、治疗连续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因此,哮喘病人能否严格按照医生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方案进行治疗是哮喘有效控制的前提。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哮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哮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治疗依从性差普遍存在,且治疗时间越长,依从性越低[8]。研究显示,约70%治疗依从性低的原因是由于患儿及父母对儿童哮喘本质及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药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担心激素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反应,从而拒绝使用ICS治疗。还有些家长认为患儿哮喘每年发作次数不多,每次发作症状也不重,发作后给予短期雾化吸入治疗症状很快就能缓解,或不用药也可以自行缓解,导致家长认为患儿哮喘没有必要长期使用ICS治疗,父母对哮喘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患儿哮喘治疗的疗效[9]。父母对儿童哮喘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包括对患儿的管理策略以及患儿吸入药物的技能掌握[10],均影响我国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11]。因此,需要结合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加强家庭自我管理来保障治疗效果[12]。
        本研究通过为患儿及家长发放书面的哮喘行动计划,用于提醒患儿按计划接受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识别哮喘发作的征兆,判断发作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急诊和住院治疗,也能够提醒患儿及家长在哮喘危重情况下及时就医,减少因哮喘导致的不良后果等。书面的哮喘行动计划使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管理能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哮喘患儿及家长的自我管理水平,达到并维持长期控制的目标。同时让家长关注手机微信公众号“呼吸天使”,注册“哮喘无忧”,家长利用智能手机在家通过自我评估实时监测患儿用药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哮喘专科医生通过后台数据库数据即能够随时了解到患儿在家中的用药以及哮喘的控制情况。哮喘专科医生还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建立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对于那些依从性不佳的患儿通过微信及时提醒用药,强调用药的重要性;家长若遇到有关哮喘问题可随时在群中向医生咨询,医生会为其耐心解答,及时回复;家长也可通过微信群预约就诊时间,方便患儿及家长找到哮喘专科医生,并能及时就医复查。哮喘专科医生每个月还进行电话随访1次,进一步了解患儿用药及哮喘控制情况,督促患儿及家长坚持治疗,可以进一步加强医生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促进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式关系,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生的信任度,同时也可提高患儿哮喘治疗的依从性和控制水平。本研究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哮喘结局也显著影响,观察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哮喘要取得良好控制,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庭自我管理是关键。传统的哮喘健康教育和管理模式以口头教育和门诊管理为主,患儿及家长的参与重视程度较低,且在家中又缺少专业医生的跟踪随访与用药指导,患儿常常在哮喘症状控制缓解后即自行停药,导致长期治疗依从性差和哮喘控制水平不理想。而常规教育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则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和药物知识的认知水平,加强他们对哮喘的家庭自我管理和参与度,同时可提高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度,提升对治疗方案的接受度,从而提高患儿对哮喘治疗的依从性和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沙莉,邵明军,刘传合,等.2010年与2000年中国城市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比较[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9):664-668.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3] 周佳丽,张芬,杨丽.哮喘儿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87-790.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7):484-489.
[6] Janez?i? A, Locatelli I, KosMCriterion validity of 8-item Morisky MedicationAdherence Scale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PLoS ONE  2017;12(11):e0187835.
[7] Anthonisen N R.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asthma[J]. Can Respir J,2011,18(2):68.
[8] 周佳丽,殷勇,张芬,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哮喘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6):2041-2046.
[9] 覃花桃,王婉,林娜. 影响儿童哮喘吸入疗法依从性的家长因素[J].护理研究, 2013, 27(6): 1699-1700.
[10] 魏然,叶依娜,龚享锋,等. 父母认知及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4):2304-2306.
[11] 陈卫华. 小儿哮喘健康教育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9(10): 257-257.
[12] 盛俊霞,章海华,王珠美,等.全程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2013,7(4):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