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治疗癌症疼痛的现代方剂用药规律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赵芮1,吴施国,虎娅敏2
[导读] 初步探究现代治疗癌症疼痛内服方剂的组方配伍用药特点,总结癌症疼痛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挖掘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赵芮1,吴施国,虎娅敏2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目的:初步探究现代治疗癌症疼痛内服方剂的组方配伍用药特点,总结癌症疼痛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挖掘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学术网站(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等)中医或中西医治疗癌痛相关的现代方剂以及名老中医治疗癌痛的验方,进行筛选、处理、加工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现代方剂231首,常见证型主要是: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毒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湿热毒瘀证、气阴两虚证。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共12个,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44对,得到新处方21首。结论:现代治疗癌症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对其症候特点、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癌症疼痛;现代方剂;用药规律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to explore the rule of modern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oral prescriptions for cancer pain,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ancer pain,Syndrome classification,dig out the core drugs for cancer pain in ancient time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Method:Search academic websites(CNKI、Wanfang medical network、VIP 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related modern prescriptions and famous ol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experience,then the prescription was screened、handle、machining,input "TCM inheritance auxiliary platform software (v2.5)",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rug frequency, nature, taste, meridian, syndrome type, association rules,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ing was carrie out.Result:231 modern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the common syndrome types ar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ox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 dampness heat toxin stasis syndrome, Qi and yin deficiency syndrome.There are 12 core combinations of association rules,44 pairs of drug core combinations based on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ing,21 new prescriptions were obtained.Conclusion:modern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has certain advantages,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ymptoms,the rules of med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guiding clinical medication.
key word:cancer pain;modern prescription;medication rule
        癌症疼痛是指癌症及相关性病变所致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2]。现代医学发现引起癌症疼痛的原因中,由肿瘤直接对组织、血管、神经、骨骼等压迫、浸润、阻塞引起疼痛占75%-80%左右。这表明,若有效控制瘤体就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癌痛问题。中医药治疗癌症疼痛并非仅仅使用某类具有明显止痛作用的中药,而是辨证用药,祛除病因,双管齐下,抑瘤止痛并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3]。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医药治疗癌痛组方常用药,为临床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1949-01-01至2018-12-31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万方数据库或中西医治疗癌症疼痛相关的方剂以及目前已出版的治疗肿瘤的相关书籍中名老中医治疗癌症疼痛的验方。
1.2相关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为肿瘤疼痛;经数据分析方法证明治疗有效的以中医或中西医治疗为主的临床治疗研究期刊文献;名中医治疗癌痛的病案处方(只取初诊病案处方信息);方剂信息记载完整,且药物组成≥3味者;不同剂型的内服方剂均可入选。
1.3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可用于处方的储存、分析和挖掘。
1.4数据规范处理
        (1)证型规范:参考《中医诊断学》[4]进行规范统一。
        (2)药物规范化:如“黄耆”合为“黄芪”,“川穹”合为“川芎”,将“蛰虫”、“土元”、“地鳖虫”合为“土鳖虫”等;方剂未标明炮制方法的中药:如甘草等均按生者录入。对同一药物不同制作方法但功效相似予以统一,如“制半夏”、“炙鳖甲”统一为“半夏”、“鳖甲”等。
        (3)药物功效规范:本研究主要以《中药学》[5]为参照标准,对方剂所涉及中药进行功效划分,对于药物不在教材收录范围的参照《新修本草》、《本草经集注》等,对药物功效进行规范处理。
1.5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最终筛选出切合要求的231首处方,将其方剂名称、药物、剂量、处方来源,采用双人录入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后,再次进行交叉复核。在“数据分析”版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完成用药规律分析。
2.研究结果
2.1证型统计
        将现代治疗癌症疼痛231首方剂证型进行统一规范后,共得到16个证型,其中证型频率大于5%者,分别是以下6种证型(见表1)。

2.2关联分析下的组方分析
2.2.1用药模式规则
        将231首现代方剂的用药模式进行解析,设置支持度为≥10%,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3,置信度0.9,进入“用药模式”后,惯用药对分别是(见表3)。

2.2.3熵聚类下的组方分析
        在“新方分析”模块,设置相关度8,惩罚度4进行约束,熵聚类下,得出3~5种焦点组合44个。(见表5)提取后,进一步进行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21个新方。(见表6)

3.讨论
        从证型的统计结果来看,癌症疼痛证型主要有以上六种。表明气滞、瘀血、痰浊、癌毒、湿热导致现代癌症疼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血虚”、“气阴虚”考虑主要是与现代癌症患者在采用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后,常常会加重人体气血亏耗,而且放疗后常出现“热毒”伤阴的情况[9],故今方扶正多从补气血或养阴清热方面着手。这些病理因素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常相互影响、相兼出现、相互裹挟,既是导致癌痛发生的病机,也是促使癌肿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癌症疼痛的病性其全身以虚为主,局部以实为主。大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常常同时出现“不通”“不荣”并存的情况。
        从高频药物来看,现代治疗癌痛主要是补虚扶正,辅助清热、化痰软坚等以祛邪,配合理气以调整气机升降出入,达到补中寓通、扶正止痛的效果。现代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有曾进行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病史,故患者大多呈现出一派气血亏虚或阴阳两虚之象,但又同时存在热毒、血瘀、痰浊或湿热等邪实之象,多由虚致实,虚实夹杂,故“不通不荣”发为疼痛[10,11]。患者大多正气亏虚不耐攻伐,故现代在用药上多以扶正补虚为主,以健脾养胃,顾护胃气为中心[12],药物多选用甘草、黄芪、白术、党参以补气健脾,当归、白芍以养血滋阴,扶正之中首重“健脾”[13]。针对热毒、淤阻、痰浊、湿热等病理产物,适时配伍滋阴等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重楼、生地黄、赤芍、夏枯草[14]等以达到止痛的目的;配伍郁金、丹参、桃仁、红花散瘀消肿,配伍莪术、三棱、穿山甲破血消癥;配伍半夏、瓜蒌、牡蛎化痰散结,茯苓、薏苡仁以健脾利湿;针对气机郁滞,常使用柴胡、陈皮、枳壳、木香、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理气运脾或行气消痞,辅助活血化瘀、化痰以促进痰浊瘀血消散[15]。所谓“气顺痰消”、“气行血行”、“气行湿化”,令全身脏腑、经络通畅以缓解疼痛。久病后,有时常规活血化瘀难以到达病灶,适当配伍壁虎等虫类药物起到通络、散结、止痛之效。另外癌痛患者正气大虚时,单纯补虚容易滋腻碍脾导致气机壅滞,加之服用抗癌解毒之品易攻伐胃气,患者易出现纳呆呕恶等不良反应,适当配合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可疏理气机、醒脾健胃,则能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下5条组方规则,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白术、白芍->当归等,表明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在现代方剂中药物配伍关联度较强,这些药物配伍组合能健脾益气养血,符合今方以扶正补虚为主的理论[16]。
        复杂系统熵聚类下的重点药对分析,突出了药物配伍多样性。这些组合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用药思考,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以达到最终服务临床的目的。
        总之,癌症疼痛病机复杂,治疗癌症疼痛时需将辨病和辨证相统一,在明确癌症疼痛的病位、分期及相关治疗背景(有无手术、放化疗史或所处治疗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四诊合参确立证型,全面掌握癌症疼痛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做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使遣方用药更具针对性和特异性[17]。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现代治疗癌症疼痛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用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齐燕. 98l例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0):202.
[2]    程少会, 付占昭, 顾涛, et al. 癌症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10):940.
[3]    高少才, 余阿群, 李婷, et al. 癌痛内服中药的药性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 24(22):3638-3641.
[4]    钟森杰, 李杰, 胡志希, et al. 慕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和优势[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8(04):486-488.
[5]    谢治深, 崔璨, 王君明, et al. 基于功效应用为核心的中医专业中药饮片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13):50-51.
[6]    史金平, 王彧博, 张亚秋, et al.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水煎液中野黄芩苷含量的测定[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01):3-5+113-114.
[7]    陆维承. 沙参考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09):1969-1970.
[8]    张敏. 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方剂中化痰类药物的配伍应用探讨[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9]    程海波, 周仲瑛, 李柳, et al.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探讨[J]. 中医杂志, 2015, 56(23):1989-1992.
[10]    周天, 胡凯文. 论肿瘤绿色治疗体系[J]. 中医学报, 2017, 32(11):2049-2052.
[11]    吴喜庆, 张敏. 癌性疼痛的中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03):339-342.
[12]    谌宁生, 孙克伟. 应用消攻补三法论治肝硬化腹水[J]. 新中医, 2001, (04):3-4.
[13]    赵玉娥, 郝向阳, 张美丽. 扶正与祛邪法则在辨证施治中的运用[J]. 中兽医学杂志, 2011, (04):42-44.
[14]    张盐, 胡作为. 胡作为运用清热药治疗肿瘤经验[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 35(01):44-46+49.
[15]    邢向荣, 高宏, 殷东风. 中药配合WHO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癌性疼痛的回顾性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8(05):407-410.
[16]    范铁兵, 杨志旭. 虚劳(重症迁延期)诊疗方案[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10):1721-1723.
[17]    刘传波, 周天, 胡凯文. 阴阳理论指导下恶性肿瘤治疗思路的探索[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09):3985-3987.
作者简介:赵芮1(1989.09-),华坪县,汉,执业医师,中医硕士,从事常见疾病的方剂、治法研究。
 通信作者 :吴施国(1978一),男,中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常见疾病的方剂、治法研究。E-mail:383948975@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