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分步组合式固定法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张兴亮
[导读] 总结内,外分步联合固定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张兴亮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哈尔滨高新医院  150001
        【摘要】 目的总结内,外分步联合固定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今哈尔滨高新医院入院治疗的43例肢体再植严重患者的内,外联合逐步固定治疗方法。结果成功移植43例(其中下肢29例,上肢14例),术后12天再植存活42例,多发伤肢体坏死及截肢1例。1例术后5天出现血管危象,经皮瓣修复手术探查后存活。植骨后7至15天用皮瓣修复6例骨和腱暴露。继发皮肤移植创面23例。38例1.0至13. 5cm之间的短肢再植,平均5.3cm;对于18例下肢和1例上肢,再植缩短超过2.5cm的患者,通过Ilizarov技术延长了肢体,并延长了时间。1. 7?5.3个月,平均3.1个月,当患肢的长度与对侧肢体的长度相同时,停止加长。X射线复查显示,第二阶段后1.5至3.0个月,截骨端骨化。延长器停止后,延长器部件被锁定,延长后的平均搁置时间为3到8个月,并且逐渐恢复了骨愈合。外部固定框架,直到将其完全卸下。在19例中,有17例伸长的骨call生长良好,2例的骨call生长稍差,其中1例是由半针在伸长的骨段刺激。骨骼矿化在3个月时良好,骨折的末端已愈合。残端植骨后治愈1例。移除外部固定器1至6个月后,所有病例均用支架保护。随访时间为1到9年,平均3.8年。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42例。根据陈仲伟截肢再植的评估标准:优11例;无症状。良好19例;公平的12例;差1例。结论内外结合逐步结合固定法修复断肢再植可以充分发挥组合外固定器的优点,便于手术,加快手术速度,缩短了切断肢体的缺血时间。,并保证了再植的成活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康复,结合伊里扎洛夫第二阶段微创肢体加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严重肢体损伤的再植效果。
        【关键词】断肢再植;内部和外部固定;逐步固定外固定;肢体延长
        1.临床资料
        1.1一般信息
        该组共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他们的年龄为5至58岁,平均年龄为39.1岁。肢体单纯肢解2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38例,肢体截肢多发伤5例。上臂4例,前臂7例,手腕肢体分离3例,大腿1例,膝关节1例,小腿21例。踝部受伤6例6例。受伤原因:电锯伤9例,机器压伤15例,道路交通伤14例,重物伤5例。有25例完全解离和18例不完全解离。缺血6小时内28例,6至8小时15例;肢体四肢严重度评分(MESS)最低4分,最高9分,平均6.3分。
        1.2再植手术方法及固定流程
        为了再植以生存,彻底清创,切除所有受挫和失活的软组织,皮肤软组织和血管缺损,截骨术和骨折端缩短,以确保至少一组主动静脉血管可实现直接的无张力吻合;三或四个定点床垫外翻缝合线用于吻合血管。动静脉与静脉的比率高于1:2。血管床的软组织覆盖良好。一步修复神经和肌腱。软组织长度储备。应保护剩余的伤口免于骨骼和肌腱暴露,并暂时用VSD技术覆盖。再植后,第二阶段应选择皮瓣或皮肤移植物,以避免慢性感染。3. 2固定过程的第一步是清创后简单快速固定。靠近关节平面的患者应选择骨圆销钉交叉固定,而远离骨平面的患者应选择肢体两端远离伤口表面的单侧穿刺而不影响血管吻合的操作。固定针头以利于再植;步骤2,再植手术完成后,在断肢的两端加螺纹半针和全针,形成联合外固定,方便术后护理。

步骤3,重新种植以求生存并进行后续治疗,及时进行外部支架的动态调节,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并更换Ilizarov延伸装置以重建短骨或延长肢体定期补种。
        2.结果
        术后12天成功补植43例(其中下肢29例,上肢14例),再植42例存活,多发伤1例坏死并截肢。1例术后5天出现血管危象,经皮瓣修复手术探查后存活。植骨后7至15天用皮瓣修复6例骨和腱暴露。继发皮肤移植创面23例。38例1.0至13. 5cm之间的短肢再植,平均5.3cm;对于18例下肢和1例上肢,再植缩短超过2.5cm的患者,通过Ilizarov技术延长了肢体,并延长了时间。1. 7?5。3个月,平均3.1个月,当患肢的长度与对侧肢体的长度相同时,停止加长。X射线复查显示,第二阶段后1.5至3.0个月,截骨端骨化。延长器停止后,延长器部件被锁定,延长后的平均搁置时间为3到8个月,并且逐渐恢复了骨愈合。外部固定框架,直到将其完全卸下。在19例中,有17例伸长的骨call生长良好,2例的骨call生长稍差,其中1例是由半针在伸长的骨段刺激。骨骼矿化在3个月时良好,骨折的末端已愈合。残端植骨后治愈1例。移除外部固定器1至6个月后,所有病例均用支架保护。随访时间为1到9年,平均3.8年。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42例。根据陈中伟截肢再植的评估标准:优11例;良 19 例; 可 12 例; 差 1 例。
        3.讨 论
        由于截肢再植技术的成功发展,为了缩短组织的缺血和再植时间,保证肢体的存活,截肢再植的固定概念仅限于简单快速的单一固定方法。通常在不同的骨折平面中选择骨圆形销,髓内销,钢板螺钉内固定或单臂外固定。每种固定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十字骨圆针,髓内钉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影响不大,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十字骨圆针和单侧外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短,但固定牢固度较差。该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实现三维构型,具有良好的固定稳定性和固定强度,有利于早期运动康复,对骨折端的局部愈合环境影响很小。骨折端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固定切除手术创伤小,微创且操作简单,但它占用大量空间并影响手术过程,例如血管,神经和腱的吻合再植。关于严重的组织挫伤,严重的污染和复杂的伤害,没有统一的选择标准和再植和固定的规范。选择不当和术后处理的低估可能导致骨感染,骨不连,骨缺损,关节僵硬等。发生移植后遗症。
        在参考文献并结合上述各种固定方法及其优缺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种内外结合的分步联合固定方法,以对断肢再植进行改良,改善了经断路的固定过程。肢体移植,选择了各种固定方法以增强优点和避免缺点,并介绍了Ilizarov的技术概念,该技术应用于早期严重创伤和上肢功能重建,已在早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杰,王永标,杨开波,等.游离小腿内侧 Flow-through皮瓣桥接修复血管缺损性断肢六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 6) : 584-585.
[2]王晓峰,薛建波,孙涛,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 3) :278-280.
[3]马林,牛志勇,杜张荣,等.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血管缺损的足及小腿离断再植[J].中华显微外科杂 志, 2009,32( 4) : 329-330.
[4]侯建玺,谢书强,王宏鑫,等.前臂毁损离断异位寄养二期回植再造一例[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 ( 3) :186-187.
[5]赵玉峰,刘华渝,任永川,等.Ilizarov 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 4) : 295-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