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黄晓玲
[导读] 探讨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
        黄晓玲
        泉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5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1.04±0.21)h]、症状缓解时间[(1.44±0.69)h]症状消失时间[(3.57±1.23)h]短于对照组[(2.22±0.58)h、(3.34±1.08)h、(5.35±1.87)h](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量表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社会心理因素特征,根据其社会心理因素特征行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较好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社会心理因素;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酒精是一种可产生依赖性的精神活性物质,饮酒后酒精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随其进入其他组织器官和系统。既往研究表示,长期或短期大量饮酒,将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患者出现昏迷、幻觉、躁狂、惊厥、心率加快、体温降低、恶心呕吐、步态异常、感觉迟钝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在各种酒文化、饮酒习惯等因素作用下,嗜酒、酗酒现象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对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进一步明确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要求,不断促进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更好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按照纳入标准(确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临床资料齐全;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与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其他因素所致精神障碍;伴有严重脑器质性病变)从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22~68(43.36±6.25)岁;饮酒时间3~32(14.24±3.25)年;初中及以下学历22例,高中与中专学历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8例。观察组50例,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22~69(43.35±6.98)岁;饮酒时间3~33(14.26±3.61)年;初中及以下学历24例,高中与中专学历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7例。基线资料组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认真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安全、遵医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基于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搜集患者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找出患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做好患者的入院护理,为患者及家属讲明入院治疗的必要性并宣传病房的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干净整洁。由于患者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加之戒断反应导致食欲缺乏,多有营养不良、体质差等。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状态不稳定者给予必要的药物辅助睡眠,悉心照顾患者,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
        1.2.2 戒断症状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于中断饮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症状,如极度渴望饮酒、四肢震颤、情绪不稳定、焦躁不安、易激惹等。耐心解释出现以上症状是治疗过程的正常表现,积极配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会消失。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给予保护性约束,对戒断症状严重者要专人看护,提前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物,做好应急处理。
        1.2.3 精神护理 对出现幻觉幻听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将其隔离于小房间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积极与其交流,耐心解释,给予患者温暖和安全感,必要时给予镇定药物。很多患者否认自己有病,抗拒服药,治疗依从性差,要做好健康指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
        1.2.4 心理护理 护士细心体贴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搭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的进步给予鼓励,消除负面情绪,增强其戒酒的信心。允许患者定期与家属电话联系及微信视频,使患者感到来自亲人的爱和关怀,增强责任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
        1.2.5 安全护理 多数患者是非自愿住院,会产生易怒、悲观厌世的情绪,护士要稳定患者情绪,加强病房安全巡查,清除患者活动范围内的所有危险物品,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及行为变化。
        1.2.6 健康教育  通过选择患者及其家属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如参加工休会、播放戒酒宣传片、床旁注意事项讲解等,使患者对疾病具有正确认知,增强患者戒酒的决心,促进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临床工作,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尽早恢复,回归社会。
        1.2.7 出院后的护理 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个性爱好、工作性质、家庭结构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并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卡等,用于指导患者出院后进行自我护理与管理。同时,善于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解答患者疑问,纠正患者不健康行为。
1.3观察指标
        (1)分析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等社会因素与情感、性格等心理因素。(2)治疗依从性: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根据护理观察记录对患者治疗依从情况评分,80~100分完全依从,60~79分部分依从,0~49分不依从。(3)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4)其他护理效果评价指标[3]:护理干预后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总分90~450分,分数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用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总分0~100分,分值高则护理满意度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特点
        分析100例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发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年龄平均(40.42±5.36)岁,初次饮酒年龄平均(22.65±3.69)岁;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平均受教育时间(6.22±2.65)岁;疾病发生和发展受婚姻状况、家庭经济负担、工作性质、周围人群、个人爱好、负面情绪等影响较大,即100例患者中,已婚60例、未婚20例、离异20例;42例家庭经济负担较重,25例家庭纠纷时有发生,11例周围人群影响,10例工作社交需求,6例恋情受挫,6例工作受挫;农户与工人等从事强劳动力工作的人数占比较大,为78.00%(78/80);多数患者(90.00%)性格上具备争强好胜、倔强、冲动、热情好客等特征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起效、症状缓解、症状消失时间更短,组间P<0.05,见表1。

3讨论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俗称“发酒疯”,是长时间或短时间大量饮酒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发精神症状[4]。患者通常具有幻觉、意识模糊、震颤谵妄、举止轻浮、激惹易怒、语无伦次、情绪不稳等临床表现。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不仅损害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提高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有效性,加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护理干预,进行患者身心健康改善与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现实意义显著。
        既往研究认为传统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提升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舒适度,但对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影响不大,掌握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社会心理因素特征,为其实行优质、系统、全面、科学护理干预,能够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加快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遵医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中青年群体为主,饮酒行为受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压力、工作性质、性格爱好等因素影响。根据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特点,结合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者针对性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利于临床效果提升。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观察组更短。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护理,充分发挥护理在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中的促进作用,让治疗更具时效性、有效性。此外,心理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客观评估患者健康状况,针对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落实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行为管理等护理措施,促进患者饮酒态度与行为改变,消除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对护理更满意。
        综上所述,在全面掌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特点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较好临床效果,可给予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尹利,李金红.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6):1509-1514.
[2]李玲丽,鲍夏珍.行为转变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2):310-312.
[3]陈晓云.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封闭式戒酒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4):151-153.
[4]温小凤.整体护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0):233-235.
[5]蔡慧萍,吴小华,高余英.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复饮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7):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