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远萍
安徽省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7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乙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甲组护理后(P<0.05),且乙组患者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情绪
如今伴随现代人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脑梗死俨然已成为中老年人群高发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都将造成严重影响,对此临床在早期发现病情后多采用溶栓类药物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抢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研究表示,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与情绪的影响,并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吞咽或意识、认知障碍者;以往伴有痴呆史者;伴有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病情恶化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7例,甲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均在40-75岁间,平均年龄为(64.2±5.3)岁;乙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均在42-75岁间,平均年龄为(65.3±4.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动态观察体征变化,常规应用抗感染、抗凝与脱水利尿剂等药物,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或降压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采取吸痰处理;定时拍身,避免压疮等出现;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有:(1)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护士主动沟通交流,详细介绍病情情况、具体治疗方法与用药、护理等情况,消除患者不安心理,同时具体结合患者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疏导,多给予患者鼓励,动态观察期各项指标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体位护理。护士可借助足托板使患者足部与床尾保持直角,以预防足部下垂情况,且间隔2h就需帮助患者翻身,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3)功能锻炼。结合患者情况早期给予其言语训练,如弹舌与鼓腮等口腔训练,指导其通过声音与口型来控制唇舌,练习发音,事先做示范,后引导患者对着镜子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循序渐进增加吐字量,提高言语功能;(4)肢体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其展开肢体康复训练,如每天帮其按摩四肢,以保持肌肉张力,并加快血液循环,每次15-20min,2次/d;若无法下床练习,可鼓励其在床上锻炼下肢,如进行肢体关节内收、外展等练习,循序渐进,5-6次/d,待肢体肌肉恢复之后,就可进行每日扶墙站立练习,10min/次,同时鼓励其自主洗漱、吃饭,提高其自理能力;(5)生活指导。
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睡眠,出院后定期检查血压、心率等变化,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康复计划。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SD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加以评价,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53分,分值越低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同时治疗随访6个月,借助SF-36简易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加以评估,共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以及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甲组护理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需积极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鞠婧.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8):132-134.
[2] 闫帅,程芳芳.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7):8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