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1 代向茹2李庆新3崔同辉 王银华
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重症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急重症急诊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重症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重症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临床效果
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主要是收治危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所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任务,这就导致其中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疏忽,影响救治工作顺利展开,甚至导致护患关系更加紧张。为了保证急重症急诊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1]。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急重症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急重症急诊20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4:6,平均年龄为(47.9±5.2)岁。随机分为两组,使两组之间没有年龄或病程差异,以便比较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全部入组患者均确认属于危急重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配合完成研究,为免后续出现纠纷,双方提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正式启动的。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提高风险意识及应变能力
定期组织急诊科室人员接受急诊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其在转运期间的护理风险意识进行强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对转运流程进行硬性规定。对医院急诊科的环境和硬件设备进行改善,保证能顺利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运输工具的存储工作由专人负责,对这些工具做好定期检修。保证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急救水平和技能[2]。
1.2.2正确评估病情
在转运期间,急重症患者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也可能出现药物延迟给予和管路松脱等情况,这就需要急诊科护理人员提前与主治医师对转运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用药、生命体征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在转运期间有主管医师随行,保证可以在出现突发情况后第一时间开展抢救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转运风险,保证家属同意进行转运[3]。
1.2.3做好转运前准备及预处理
确认转运后需要立即告知相关科室简单汇报患者病情,还有10min转运结束时,需要告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转运前需要对患者的各个管道做好检查,确认通畅情况,妥善固定,避免脱出。将尿袋清空,对各个使用中的仪器的蓄电情况做好检查,将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彻底清除,如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改善通气。对于出血的患者,需要包扎好出血部位,出现休克的患者扩容,心衰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在转运时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期间通过耐心的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保证其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4]。
1.2.4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时拉起床挡,对于有较重程度躁动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约束带,注意松紧度适宜,保持安全体位。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需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诱发坠积性肺炎。转运期间尽量避免剧烈震荡,去头高位,对患者的各项基础生命体征和神志做好密切观察,观察好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大致分析患者病情,外周脏器灌注情况和循环功能等变化情况。如患者神志清楚,可以低声对话,确认其是否存在意识障碍[5]。
1.2.5优化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细化每一步护理工作,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随时修改制度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以增加护理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保证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6]。
1.3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的比较,具体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受外部事故或自身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急重症急诊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显著增加了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压力。目前常有管理急诊患者因为护理不当造成护理风险问题,有部分甚至演变为严重的护患矛盾,这对于医疗环境的和谐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为了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对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改善,通过引进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相较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人员均具备较高水平的安全护理和风险管理意识,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可以“防患于未然”,保证急重症急诊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均较强,使患者的就医时间更短,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后,可以有效保证救治成功率。转运前和转运时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使其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7]。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对急重症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取得预期的综合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重症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祝成. 集束化护理对风险管理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分析[J]. 特别健康,2021(26):187.
[2] 黄维梅.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保健文汇,2020(24):109-110.
[3] 臧娅.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呼吸机支持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探讨[J]. 健康必读,2020(6):294,297.
[4] 黄爱青.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75-2177.
[5] 颜旭美. 集束化护理对实施风险管理的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2):119-122.
[6] 张华敏,翟飞飞,王丹.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脑血管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8,5(33):138.
[7] 惠颖.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8):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