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英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选定的病人在2019年1月至10月住院。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实验组。结果:心境功能、情绪功能和生理功能得分(P<0.0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尿蛋白和血清肌酐(P<0.05)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尿蛋白和血清肌酐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讨慢性肾病(慢性肾脏病)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并探讨其在肾病防治中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就诊的100名慢性肾病病患,其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55.43±2.82)。单数病人按常规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双数病人按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结果表明, 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供比较。
1.2方法
1.2.1依据:护理人员在相关资料库、书籍中搜集与慢性肾脏病存在关系的资料,找到护理证据之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1.2.2护理:
(1)生活指导:病人患病后2个月需卧床静养,当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护士可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病人得到充分休息,防止病人出现过度劳累,影响康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抵抗力较差,护士应提醒患者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防止患者感染其它疾病或发生相关并发症。
(2)心理指导: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易复发,预后不良,临床实践中病人易产生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临床依从性低。护理中应及时与病人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更好地理解病人的心理情绪语言,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患者盐的摄取,如患者临床出现水肿症状需提醒患者少饮水,不可食用高钾食物,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加患者蛋白质的摄取。警告病人不能使用伤肝的药物。
(4)有效控制血压:这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措施,对高血压而言,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慢性肾脏病的各个病程阶段,高血压可使病情加重,还可加快病情发展,迅速进入肾衰竭期。
1.3观察指标
以生命质量自量表对两组治疗后的生命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其主要指标为情感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和其他功能,总评分与患者生命质量成正比。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效果。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和尿蛋白。
1.4统计学分析
本篇文章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22.0,以%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和χ2检验组间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肾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难于治疗,易复发,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病人患病后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焦虑、烦躁等,对临床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只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一般护理效果不佳。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应重视护理工作,以循证护理为主,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进行科学干预,制定健康饮食计划,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决定是否进行心理辅导。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情绪、情绪、身体等多项功能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临床护理方面表现较好,与对照组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结论:在饮食、运动、医学、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下,采用疾病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而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来看,由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三高一低”仍然是一个普遍的发展特征。目前我国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慢病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慢病管理模式。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慢性肾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更加完善,形成科学有效的慢性病管理体系,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杨楠,蔡亚宏,等.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33(01):124-125.
[2]谢菊. 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应用[J]. 健康前沿,2016,2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