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怎么预防糖尿病足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段锋
[导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一种,下肢远端外周血管出现病变,表现出足部感染、溃疡、深层组织破坏等症状。
        段锋
        安岳县中医医院 64235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一种,下肢远端外周血管出现病变,表现出足部感染、溃疡、深层组织破坏等症状。中医将糖尿病足归于“坏疽”、“脱疽”和“筋疽”的范畴。通过西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可是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对患者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糖友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进行简单论述,仅供参考。
1.中医分析糖尿病足发病高危因素
        中医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费用低,而且治疗效果显著,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越来越重视,将之用于糖尿病足防治也受到人们一致的认同。糖尿病作为终身性慢性疾病,受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最痛苦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致死严重并发症。
        很多危险因素都会诱发糖尿病足,例如:有足溃疡史的患者,复发溃疡危险性远远高于无溃疡史的患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溃疡发病和年龄、病程呈正相关,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病程增加,加大糖尿病足发病率。而且糖尿病足发病和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西医分析引起糖尿病足病变常见病因是下肢血管病变、下肢神经病变。其中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率明显上升。感染、血压上升、吸烟等因素也是引发糖尿病足发病独立高危因素。其中鞋袜不适也是引发糖尿病足原因之一,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患者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也是引发糖尿病足重要影响因素。
2.糖尿病足临床常见症状表现
(1)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下肢麻木、疼痛、烧灼感、其触觉、痛觉、震动觉及温度觉等均出现明显的减弱,甚至各种感觉消失;(2)患者足部皮肤病变主要表现出水泡、皲裂、磨伤、甲沟炎及鸡眼、胼胝等;(3)患者血管闭塞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现局部苍白、凉感、剧烈的疼痛及坏疽等症状,其中坏疽是干性坏疽类;(4)肌腱变性坏死引起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出局部潮红、温暖和巨型肿胀,甚至出现肌腱变性水肿、穿透性坏死及感染、液化等症状,其中坏死情况表现出湿性症状。
3.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的理论基础
        糖尿病足属难治性疾病,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理论,控制血糖水平,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局部神经功能,起到抗炎、抗感染作用,以此帮助患者维持身体代谢、平衡,实施局部外部处理,也能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中医对糖尿病足临床分型,针对痰瘀互结、湿热下注病机分析,选择具有化痰散瘀、清热利湿和软坚清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配合清筋、清创等操作和中药外用制剂,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截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坚持整体观念,结合局部辨证,做到内外兼治,重视创面愈合处理,巩固治疗效果,避免再次复发。
        中医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是长期血糖控制效果差,糖尿病病程过长,导致阴精亏虚、虚热内生,导致血脂过高,影响了血粘稠度,从而于下肢动静脉系统表现出血管硬化和狭窄。当血管闭塞后,经络会出现严重的瘀堵,包括气虚、寒凝、热邪、瘀阻等不同血瘀证型,治疗期间发现患者的刺痛感经由膀胱经经络循经上移,表现出血液循环系统循行障碍,病情进展严重时,还会出现脉络闭塞,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瘀堵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可见,病因是气血循障碍。针对此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就要解决瘀的问题,实现通,治疗过程中还要兼顾脾、肝、心、肾等脏腑功能维持在正常状态。
4.中医预防糖尿病足的措施
        根据糖尿病足病证特点,针对水疱、溃疡、肌腱性坏死等引起坏疽、骨骼萎缩及骨髓炎等及时治疗,针对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感觉异常和血管闭塞缺血,都可以及早给予中药治疗,做到治疗和预防同时进行。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大原则,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火热症,热会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要选择具有滋肾、清热和生津功效方剂,例如:沙参麦冬汤、玉液汤及六味地黄丸等,做到一通二补。其中一通是维持消化通畅,控制小肠吸收糖分,二补为补阴补气。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病程长时会引起气阴两虚,使筋腱失养,受高糖影响会生湿,引起湿滞筋痹,化热筋腐成疽。所以,针对此病症治疗要选择清法,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功效的中药组方,配合外用祛腐清筋术操作,同时可以配合医医控制血糖,接受抗感染治疗,能帮助患者保存患肢,控制截肢率,效果更为明显。如果是血管闭塞缺血性坏疽可以接受脱疽治疗方案。
        中医先评估患者足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皮肤弹性、肢温和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在足浴治疗前做好准备。选择经验足疗方,将红花、苦参、苍术、桃仁、当归、赤勺、黄柏、大黄、地肤子、皂刺等药物各取50g,再加20g黄连和20g甘草,以水煎煮,取药液1000ml对足部泡浴,控制水温37-38℃,每晚1次,每次20-30min。其中苍术、黄柏配合苦参、地肤子,可以加强祛湿敛汗的效果,能帮助患者保持脚部干燥。应用大黄、黄连能控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以甘草对诸药调和,可以实现活血通络和祛湿敛汗的功效。
        浸泡后,对患者双足进行按摩,按摩力道要轻,忌用力过度对皮肤造成损伤。选取涌泉穴、内庭穴、太白穴、太溪穴、太冲穴等穴位,每处按压15s时间,每处穴位按摩2次,将双足擦干,皮肤要保持柔软度,可适当擦药,具体根据医嘱选手以,避免皮肤发生干裂。泡脚前观察足部皮肤的变化,确定是否有皮肤瘙痒、干而无汗、麻木、灼痛及发凉等症状,若有以上不适症状出现时,就要警惕可能会并发糖尿病足,要及时实施干预措施,避免皮肤溃疡,控制病情的进展。
        总之,糖尿病足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及劳欲过度等所致。中医分析病机是机体血气亏虚和寒湿侵袭时,会导致气血、脉络等处发生瘀阻。糖尿病疽病本为肾虚,使水不为制,使水道失调,导致阴伤内热,进而经络涩滞,形成痈疽。选择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