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11期   作者:乔宣皓
[导读] 文章将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进行探究。

        乔宣皓
        陕西地建滨江新城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紧张,而土地整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全国总耕地面积保持动态平稳。但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过程,涉及土地结构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当前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尚未足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使得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措施
        引言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发与利用,长此以往,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现阶段发展中逐步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因此,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采取有效对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
        1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土地整治能够增加耕地数量,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能够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打下基础,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还能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出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较好地发挥资金集聚作用,最终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不断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2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生物、工程等手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的防护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资源整治,重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可以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最大限度避免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肥力,保证土壤植被的覆盖率,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土地整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当前土地整治工作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资源肥力下降等方面,土壤是进行土地整治的基础元素,在山地或者坡地的土地整治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原来的地表结构,尤其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过度使用混凝土会使得土地硬化,加大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土壤沙漠化。不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如使用污染的土壤会造成区域耕地的二次污染,外加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会出现土壤面蚀和风蚀,从而导致土壤质地和结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既会影响农民正常农作物的耕种,导致农田产量降低,也会破坏原本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2.2土地整治对水资源的影响
        近些年来,中国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大了环境检测体系建设,这导致城市发展成本急剧上升,这导致大多数企业将工厂搬迁到农村地区,只是因为农村的劳动力成本比城市要低,但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农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依然有3亿多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城镇居民饮用水水源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的比例达到20%。

农村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水资源问题不仅存在一些共性,又具有各个区域独特的个性。农药、化肥、畜禽养殖以及生活污水都是重要的污染源。农村针对此类问题并未构建完善的处理体系,导致很多生活污染排入低洼地区亦或是直接渗透到地下。我国许多农村存在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源十分有限。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下后,地下水水源受到污染,很难控制。即使建成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可能因为资金问题而变得毫无用处。此外,因为农村尚未构建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导致饮用水水源不可避免会遭受一定的污染,给我国农村的后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水土环境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理,将制约我国社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农业的生产。
        3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措施
        3.1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耕地质量,就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土地整治的规章制度,以更好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在开展土地整治之前,要坚守环境保护原则和资源科学发展理念,首先要科学考察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土质结构、气候特点等,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来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制定科学地土地整治方案和生态建设规划,最后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使该区域所有人员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根源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执行力度,使其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不断提高该区域的经济效益。
        3.2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批土地整治的设计方案,加强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要重视人才培养力度,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择优录取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强烈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先进技术,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创新土地整治的理念和方法,以此确保土地整治的合理性;完善土地生态规划的项目编写,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标准化的执法监管意识,开放信息管理平台,引入大数据系统,通过开展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合理评估土地整治方案,增加公共参与度,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合理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从而使其不断优化和创新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和模式,最大化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融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标准,合理评价生态脆弱程度等级,建立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考核,长期跟踪并记录验收通过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对不合格的生态工程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后的生态环境评价等级要高于整治前;根据生态功能区定位,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合理考虑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减少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的情况,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不仅要增加耕地的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促进社会经济、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治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麒.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19(06):129-130+132.
        [2]刘建功.乡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环境与发展,2020,32(04):218-219.
        [3]贾文涛.生态修复是国土整治应有之义[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8-15(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