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需做哪些准备?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   作者:罗选志
[导读] 一直以来,就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说法,西医、中医涉及的诊断、检查方法大有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及效果,而相比于中医,很多的病还需要采取西医诊断。
        罗选志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镇子中心卫生院?????四川资阳??642350
        一直以来,就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说法,西医、中医涉及的诊断、检查方法大有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及效果,而相比于中医,很多的病还需要采取西医诊断。但这不代表中医作用小,只是各司其职罢了,说道西医治病,人们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但对于中医治病了解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医治病要做好哪些准备。
        中医治病,遵从望闻问切
        西医治病,均要与病人见面,问询一些症状或是体征后才能做出初步诊断,而中医更是如此,中医治疗历史悠久,向来重视望闻问切,讲究辨证论治,并非是凭借1~2个症状就给病人开具处方,只有与病人亲自接触后,经全面诊断、精细化辨证后才能开具最终的处方,所以说,生病了还是去当地的有经验的中医治疗。
        清晨(上午)要空腹看病,以免舌苔受饮食影响。不过要注意防治低血糖。部分食物及饮料自身带有颜色,用食后可使舌苔颜色出现变化,导致中医对疾病无法精准判断,同时用食后会促进脉搏加快,引致中医对脉诊错误诊断。此外,保持空腹看病还方便病人做糖尿病的有关检查,但要记得,自己随身带着一些糖果等零食,防治有低血糖表现。
        就诊前,不要给脸上涂抹脂粉、涂唇。因为化妆后,人体的面部、唇部颜色失真,不利于望诊。建议简单清洗脸部,轻刷牙齿,不得刷洗舌苔,因为部分疾病舌苔常常是厚粘,感觉不舒服,这恰好是中医诊断疾病的要点。
        不要乱动舌头,在检查时经常有这样的现象,病人将舌头伸的长长的,想让医生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不自知,舌头伸的过于尖、展就会表现出红色舌象,属中医领域中的热证范畴,所以,伸舌头时保持放松,舌面充分展开,伸出总长度1/3就好了。
        入院后,先稍作休息,休息片刻后再入诊室就诊,心态放好,不然也会对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运动、生气后可致脉搏、语调及面部色泽等发生变化,所以就诊要身心放松,语气平和。
        忌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的疾病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更换医生的频率过高只会增添治疗重复,通常情况下,慢性疾病在诊疗1周左右不见显著的效果,考虑另择医生,但需将既往的报告及处方保管好,便于让下一个医生知晓您之前的诊疗结果。如若之前做过检查亦或是找其他医生看过,建议将前一个医生所开处方携带,这样能够获取更多的疾病信息,以便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严禁笼统说“好虚”。“问诊”为中医了解病人症状的主要方法,注意要将要点突出,不能模棱两可的使用“热气”、“全身不舒服”等词语回答医生的问题。当问你哪里不舒服时,要采取头痛、全身症状等专业术语亦或是发热等客观体征对自己的病情加以描述。当医生问询病情持续多久了,很多的病人会笼统的回答,好久了,不会使用月、日等形容,真是能把人急死。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有无过敏药物等,而女性病人,还需补充月经及孕育状况。
        看病前,注意着装。某些疾病需要触及胸部和腹部,女性病人最好着装裤装,易于脱穿方便,尽量避免连衣裙。
        忌吃口胶,忌压抑咳嗽。闻诊指的是医生结合病人发出的气味和声音对疾病实施判断,香水亦或是香口胶均会掩藏病人的气味,同时,病人所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诊断疾病,不要故意将自己的声音压低或是渲染,比如咳嗽时不要怕医生听不到将咳嗽声故意变大,也不用忍着不咳嗽。另外,病人自己要注意,尽管医生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对病人一视同仁,但不好的味道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闻到的,如蒜、酒等。
        看中医前,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最好不要饮用牛奶,或者是豆浆等白色类食品,因为这类食物会使舌苔变得白腻,不便于医生观察,增加漏诊风险。
        不要喝咖啡、浓茶及橘子等带颜色的食物。咖啡与橘子自身都带有颜色,进食这些食物后舌苔会发黄,亦可致误诊发生。
        花生,瓜子不吃,瓜子和花生都不能看病前使用,因为此类食物含有较高的脂肪,脂肪高也会让舌苔白腻,造成误诊。
        不得饮酒、进食辛辣食物。酒品与辣椒均为热性食物,中医问诊前切勿喝酒,导致气血运动加快,舌苔减少,心跳加速,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结语;
        关于“看中医,需做哪些准备?”的内容,你掌握了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