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梁晔桦
[导读] 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
        梁晔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急诊住院患者;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预后评估
        近年来,随着急诊患者的逐年增多,急诊科室已成为医疗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伴随着病情复杂多样、危重多变,不合理的评估往往会占用医疗资源,延误真正急诊患者的治疗时间,故有效的预检分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急诊预检分诊是指简单、快速评估疾病的种类以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确定患者就诊优先次序,使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给予其正确的治疗过程,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已构建相对成熟的预检分诊标准,而我国目前急诊预检分诊相对滞后,缺乏客观、统一的评估系统[2]。有文献报道[3],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分类,可缩短等待就诊时间,且就诊后满意度高。故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408例患者进行评价,观察并分析预后评估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急诊住院的393例患者,男236例,女157例,年龄15-100岁,平均年龄(62.88±7.85)岁,发病时间1-12h,平均发病时间(5.28±1.67)h;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4岁以上;②符合急诊科初步评估且入院进行治疗者[4];③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h。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中途出院或转院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在急诊专家指导下,修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NEW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最终形成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内容包括四部分:①年龄;②病史、手术史;③昏迷指数评估(GCS);④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结果=①+②+③+④,评分结果分为≥20分、11-19分以及0-10分3个分数段,分别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依据患者评分高低程度进行就诊,评分越高则先就诊,对病情严重者及时给予急诊处置。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入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门诊治疗以及好转回家4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2检验,超过两组采用Zc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死亡率的比较(例,%)

2.2  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的比较
        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的比较(例,%)

注:与Ⅰ级组相比,#P<0.05;与Ⅱ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急诊患者逐年增多,往往伴随着病情复杂多样、危重多变等特点,且急诊室工作量大,经常处于过度拥挤的状态,造成就诊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加之主要依靠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具有较多不确定性,易出现错误诊断,从而占用医疗资源,延误真正急诊患者的治疗时间,易引发医患纠纷,故有效的预检分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5]。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根据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轻重缓急病情的区分,进行初步诊断分类,安排患者就诊优先次序,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的过程[6]。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已构建相对成熟的预检分诊标准,如美国急诊严重指数(ESI)、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CTAS)等,在急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相对于国外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成果,我国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具有较滞后,不够完善,缺乏客观、统一、量化快速的特点。2012年9月规定的“三区四级”急诊分诊管理模式,缺乏实施细则,临床操作性低;APACHEⅡ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系统,但在急诊室实施发现,该系统仍存在诸多不便之处,且需要2-24h才能计算出得分,且操作复杂费用高,对病情危急患者仍存在弊端,故科学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8]。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需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构建,由于我国关于急诊的判定,多在护士、医生的经验积累上进行判定,导致出现分诊漏诊的情况,因此,需要构建专业化的理论体系作为判断标准,提高确诊的准确率。同时,需要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路径,高效的护理流程可改善急诊患者的预后,对判定急诊的患者进行快速治疗,减少不当的流程带来的漏诊情况。近两年,我国在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年汤广恩[9]等人研究表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方法简便,与病情呈正相关,对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2018年,萧佩仪[10]研究表明,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缩短分诊评估以及挂号时间,可提高分诊效率以及就诊服务满意度;2018年,姜娟[11]等人研究表明,应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等待治疗的时间;2019年,田丹[12]等人研究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Ⅲ级组死亡率大于Ⅱ级组(P<0.05),大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说明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分诊,不同评分的患者,其治疗结果存在差异,评分高的死亡率高,评分低的好转率高,因此,评分越高预后越差,临床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可用于改善患者预后。其中,20分为该评分系统的临界点,≥20分的患者大部分转向ICU,预后情况极差,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本研究的评分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可多设置评分系统的临界点,不仅可用于更加精确的分诊,还可更加全面细致的进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丽娟.专家共识指导下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96:15-17.
        [2]成群峰,蔡敏.急诊分诊预检质量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8-10.
        [3]黄善华,刘莹,龙夏芳.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信息化管理的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29-30.
        [4]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与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415-417.
        [5]骆颖红,温加营,黄惠芳.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5:127-129.
        [6]王艳梅,卫婷婷,侯铭,等.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APACHEⅡ评估急诊内科病人预后能力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3):1562-1566.
        [7]王宏秋,游兆媛,丁舒,等.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工具的应用进展[J].中国病案,2017,18(12):51-54.
        [8]方媛,李蕊,席淑华.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信息化系统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01):54-56+71.
        [9]汤广恩,黄景祥.MEWS评分对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8):130-131+145.
        [10]萧佩仪.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1:147-149
        [11]姜娟,秦玉玲.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名医,2018,09:253.
        [12]田丹,魏捷,晏晨,等.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08):645-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