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轶
北京同仁医院 100730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诊内科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集束化急救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都为危重症患者,患者入住科室为急诊内科,选择70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通过不同手段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留观时间等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很多,P<0.05。针对患者的感染和误诊漏诊发生率进行对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内科中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集束化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比传统急救措施高很多,而且此手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患者疾病治疗和预后改善有一定促进意义。
关键词:集束化急救措施;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应用价值
针对集束化治疗对策或干预进行分析,此措施主要对各种具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手段全面整合,对其中治疗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疾病进行针对性处理。在对患者应用此措施时,医护人员会针对各种临床治疗手段进行归纳和优选,以此让患者的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形成集束或捆绑的重要内容,然后按照患者对疾病治疗所具有的各项需求,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全面制定治疗时的相关流程图,在整个治疗中,其中各个步骤严格进行限制,以此让每个患者在规定时间内,都可以得到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并对其疾病预后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可以将更加科学,和安全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每个患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目标都为急诊内科中的危重症患者,在其中选择70人纳入研究,将其进行分组,两组人数相同,平均年龄为(65.67±3.81)岁。其疾病类型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大出血和心力衰竭以及严重感染,另外部分患者为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等,少部分患者伴有休克和呼吸衰竭,同时具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研究将具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同时将具有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常规的急救手段,展开治疗操作时,对患者疾病情况全面评估,第一时间为其展开抗感染和吸氧处理,对其进行生命支持,按照每个人员实际情况,针对疾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症状展开针对性处理,及时进行科室会诊,为患者展开床边辅助检查等,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将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者。
观察组进行治疗时,主要对其应用集束化急诊治疗,具体如下:①在急诊内科的所有人员,都需通过疾病相关培训,对患者救治时所需要应用的各种器械熟练掌握,比如明确心电复苏和吸氧设备,以及心电监护等设备的应用方法,还需明确各种机械设备的故障处理措施。此科室中各种危重疾病详细了解,明确此类患者进行救治时的相关治疗路径,HIS系统配备完善,以此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段随时进行制定。对患者展开救治护理时,积极主动配合,和医生之间共同合作,将患者治疗完成。②针对接诊医生来说,需对此类患者疾病情况快速进行评估,并在最短时间内,和相关科室之间进行会诊,在此基础上,将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措施制定出来,并在最短时间内,辅助患者将其他各项辅助检查快速完成,让患者检查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缩短,使其可以得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当患者的诊断成立后,需按照其疾病情况,为其及时展开目标导向量化治疗。比如应对感性休克时,患者的深静脉置管须在2小时内完成,对中心静脉的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进行密切监测,其目标导向治疗相关标准需在6小时内完全实现。在应对急性心衰患者时,需对其尿量进行控制,具体在两小时内保持在0.5ml/(kg.h),同时其平均动脉压需在75mmHg以上,SaO2>95%,而针对具有房颤的患者进行分析,此类患者的心率需控制在每分钟110次左右,如果患者为冠脉综合症,具有相关手术指征时,需对其展开急诊PCI干预。所有人员都需将各抢救治疗记录做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通过X 2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讨论
在急诊内科中接受治疗的患者,疾病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而且病情突发急骤,所以此类患者的管理和抢救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患者疾病变化较快,病情相对较为危重,所以此情况下需应用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抢救干预,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通过相关治疗手段,可让患者抢救时间缩短,将其救治成功率提高,保证其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急诊内科以往对此类患者治疗时,一般主要通过建立静脉通道和吸氧治疗,以及心电复苏治疗等,但此类患者情况较为特殊,通过上述手段进行干预,最终效果并不显著,还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等情况,危害其身体健康。
针对集束化治疗进行分析,此手段主要按照相关治疗指南,在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后,第一时间为其展开治疗干预,并在短时间内将其快速完成,针对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救治对策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集束化治疗,并对各项治疗指南进行全面落实。很多人以为在早期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时,主要对患者血清乳酸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利用抗生素治疗前,留取病原学标本。对于急诊来说,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在3小时内即可完成。如果患者具有低血压情况,同时血乳酸小于4mmol/L,此时需对其展开液体复苏,具体剂量为20ml/kg,如果低血压情况无法有效纠正,此时可添加血管活性药物,以此让MAP可以始终保持在≥65mmHg。对于早期的集束化治疗来说,最为主要内容则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并进行治疗,时间概念在其中十分重要,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需在2小时内完成,同时全面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情况,及时对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所有操作在6小时内完成。此外,此治疗措施还具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医院治疗中可对其应用活化蛋白。第二,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第三,采用糖皮质激素,对其血糖进行科学控制。此治疗手段之所以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其原因主要因为对治疗管理模式进行一定转变,现阶段很多专科医生进行治疗时,通常都偏向某个特定领域,但对于集束化治疗来说,主要涵盖了内分泌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以及心内科等方面,各种诊断和检查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团队合作效果可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各项操作进行临床证实,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所以由此可以得知,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中,集束化治疗措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巧玲. 急诊科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集束化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4):23-24.
[2]王希杰, 王勇强. 集束化治疗在急诊科重症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 2016(11):00107-00107.
[3]潘辉军. 集束化治疗在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性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029(009):145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