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黄亚梅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黄亚梅
        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运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坚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试验组患儿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出现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要更低(P<0.05)。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儿科疾病效果治疗提升,减少患儿治疗的风险性因素就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儿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审慎使用抗菌药物,保持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临床治疗;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减少感染发病率、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抗生素应用的认识不够正确,我国临床出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较为多见。儿科疾病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文就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方法进行探究,现将具体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儿年龄4天至13岁,患儿平均年龄男55例,女45例;对照组100例,患儿年龄4天至14岁,患儿平均年龄(6.37±0.36)岁,男57例,女43例。病理表现: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感染性疾病。依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发热、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神经肌肉传导受阻等)、消化道反应(腹泻、呕吐等)等。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常规的抗菌药物,并未仔细依据自身生理反应的差异性等临床特点作出相关统计分析。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具体如下:依据院内200例患儿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依据其的临床病理表现,医护人员给予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前期,应该仔细核对并针对性查询患儿的临床资料,具体如下:首先,积极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以温和的言语耐心询问其家属,患儿有无有过敏史。然后依据患儿自身生理反应的差异性,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相应种类,注意抗菌药物的具体用药剂量。接着,在选择给药的途径的方面,应当优先选择15服药物。最后,谨慎治疗。一般较为常用的有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尤其合理选择患儿使用的抗菌药物的时候,重点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组患儿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后其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等症状显著改善,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试验组患儿(P<0.05)。

试验组患儿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并发症,但对照组患儿中出现1例高烧并发症,说明采用合理用药方法的试验组患儿在用药安全性上的表现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3结论
        结合调查发现,我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虽然相对较高,但是,很多患儿病情较为复杂、较为严重,存在明显的用药指征,都属于合理用药。我院患儿在肺炎、支气管肺炎药物选择上面基本合理,在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美洛西林钠舒巴坦抗铜绿假单细胞有着较强的作用。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很多患儿都出现严重感染,所以,在药物品种选择上面有着疗程较长、剂量较大。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儿科患者住院评价力度,保证各种经验治疗的药物选择达到针对性的要求,避免出现超需求使用的现象。针对在院外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要能够尽早对患者进行规范病原学检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来对抗菌药物进行正确选择。
        除了碳青霉烯药物之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的后效较小,除了头孢替坦、头孢曲松之外,很多β—内酰胺类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一般为0.5h到1h之间。所以,β—内酰胺类药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能够控制多次给药,儿科常见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次数虽然正确,但是,给药时间间隔不科学。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替安的临床使用剂量相对较大,这可能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也存在个别患儿用药剂量较小的现象,这可能与医务人员没有结合其体重、年龄、身体状况来对药物剂量进行权衡有关,这些现象都要能够得到重视,医务人员要能够结合药品使用说明书、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来纠正各种错误用药方式和用药习惯。
        当前临床治疗中很多细菌感染可以通过一种抗菌药物来加以控制,一般只是在患者病因不明确的严重感染情况下进行联合用药,很多细菌诱发的混合感染、单用抗感染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现象建议使用2种抗菌药物即可。
        有的研究活动表明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大都在5到7d之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在感染症状得到好转之后使用2到3d药物之后停止,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要能够结合其病情、临床经验决定是否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在今后的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能够结合患者的表现,在决定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以下问题进行核对,首先询问患儿、家属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史;其次结合患儿临床不同反应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药物品种进行选择;再者,在选择给药途径时,要能够优先考虑口服药物;最后,谨慎使用各种新药,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医护人员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总之,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疗程基本合理,患儿的抗菌药物用量、频次还有待改进和规范,联合用药频率相对较高,要能够是当今减少。
        综上所述,儿科患儿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所出现的不良问题包括医生给药方案不合理、患儿家属擅自更改用药方案等,这对于患儿的疾病康复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患儿出现疾病治疗风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对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20):31.
        [2]刘瑛.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13-2414.
        [3]张璇,探究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97,102.
        [4]王岩,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4):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