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施养圳1 陈燕2
[导读] 目的:研究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施养圳1         陈燕2
        1晋江市医院        晋江        362200
        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呼吸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血氧分压等指标。结果:针对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研究组治疗后分别是(98.31±5.28)%、(98.69±10.31)mmHg、(65.03±5.38)mmHg,优于对照组(83.44±6.29)%、(87.32±9.63)mmHg、(79.74±4.29)mmHg,P<0.05。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8.45±1.36)d,比对照组(12.47±2.04)d短,P<0.05。针对病死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8.11%低,P<0.05。结论: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用呼吸机,利于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病死率的降低,及住院时间的缩短。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呼吸机;血气分析
 
        临床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十分常见,通常是由感染与严重创伤等因素所致,可引起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与通透性增加等情况,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病机复杂等特点,若干预不及时,将会导致患者的死亡[1]。本文选取74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2019年6月-2021年5月),旨在分析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17例,男性20例,年纪在24-69岁之间,平均(40.97±4.68)岁。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19例,年纪在23-69岁之间,平均(40.53±4.92)岁。患者有全身发绀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楚,无药敏史。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肝肾功能不全者。(2)心理疾病者。(3)无机械通气治疗指征者。(4)严重心律失常者。(5)恶性肿瘤者。(6)过敏体质者。(7)精神病者。(8)免疫系统疾病者。(9)中途转院者。
        1.3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气道湿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补充营养等。研究组加用呼吸机,详细如下:选择NIF-200C型的CPAP持续气压通气系统,由“程度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适的插管方式。待插成功后,按要求连接好呼吸机,选择压力支持通气并呼气末正压模式,设置潮气量在5-8L/min之间,氧浓度在60-100%之间,呼吸频率在15-20次/min之间,稳定呼气末正压在12-15cmH2O之间,峰流速在35-65L/min之间。
        1.4 评价指标
        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和二氧化碳分压,记录住院时间,统计病死者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气指标分析
        针对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2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住院时间分析
        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8.45±1.36)d,对照组(12.47±2.04)d。研究组比对照组短,t=4.6829,P<0.05。
        2.3 病死率分析
        针对病死者,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占8.11%。研究组比对照组低,X2=6.8574,P<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病因主要是肺泡和肺间质水肿,以肺内气体交换不全为主要病理特征,可引起紫绀、呼吸急促与呼吸障碍等症状。本病的病理与生理过程都十分复杂,且其病机也尚未研究确切,但有报道称,本病的发生和肺泡中毛细血管损伤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3]。尽管,通过常规治疗能够抑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
        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乃比较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与快些等特点,可促进患者通气状况与组织供氧情况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更加轻松的呼吸,从而有助于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减少病死几率。但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氧浓度与潮气量等,以免患者出现氧中毒等并发症[4]。此研究,在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值上,研究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在病死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呼吸机,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祖辉. 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健康必读,2021(4):111-112.
        [2] 董文吉.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俯卧位下行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18):169-170.
        [3] 徐燕. 早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 饮食保健,2020,7(35):21-22.
        [4] 张翔,赵新春. 早期呼吸机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循环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4):67-70,89.
        作者姓名:施养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2.10        籍贯:晋江        学历:本科
        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毕业院校:福建医科大学        现有职称:主治医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