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世春
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效果。从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急诊就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采用追踪法,以病人的急救资料为基础,研究分析优化前、中、后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总结出应用效果较好的急救措施。治疗组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经过分析,对照组发生合并症28例,发生率90%,实验组20例,发生率66.67%,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诊抢救的最佳方法,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科;死亡率
引言:
当前我国心梗的发病率和发病风险都较高,且患病人群呈年轻化特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具有发病快的特点,如果救治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的生命。急诊医师需要与“死神”竞争,采取最佳的急救方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方法的研究,总结应用效果突出的方法,作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急诊科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9.03±3.18。住院后,60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经各种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结果:急性下壁梗塞15例,广泛性前壁梗塞10例,后壁心肌梗塞5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17例。
1.2方法分析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
(1)病人状况的实时监测
一是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密切监测,杜绝病人出现其它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现象,借助动态心电监护手段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记录病人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当病人病情危重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抢救病人生命。
(2)氧气吸收护理
吸氧治疗是急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减少梗塞面积。根据心梗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氧饱和度,对吸氧治疗、吸氧浓度等进行实时调节。如梗塞症状缓解后,需调整给病人低流量供氧。如果病人在进食或大小便时有剧烈胸痛或心前区疼痛的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气,以增加心肌氧气的供应,缓解缺血和疼痛,减少急性发作的可能性。
(3)指导病人结合病情正确使用药物
如果病人的血压稳定,就可以建立静脉通路。术后1-3天,保持补液出入平衡,调整输液速度,调节病人血量。同时,对病人用硝酸甘油治疗,控制每分钟输液7-9滴。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脉搏、心率等。当病人出现血压下降时,应在静脉导管内另设一个导管,为病人滴注多巴胺,使其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9滴。
(4)让病人卧床休息,避免任何活动
采取卧位方式,指导现场工作人员做好简单的现场救护工作;车内根据求救者的病情描述做好相应准备,准备好吸氧、输液和抢救设备;到达现场后,根据病人的病史、病情、心电图及医嘱立即进行急救护理;给予镇痛、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病人胸痛的部位、程度,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加以处理;同时对意识清楚的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使病人情绪得到安抚和鼓励;转运途中利用车载通讯设备及时与院内急诊室联系,通报病人病情,协调院内救治,估计到达医院的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到院后立即按急诊常规进行处理。
1.2.2实验组
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病人的急救方式,对急救措施进行优化。主要包括:①加强诊前、诊中工作;在就诊时,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基本判断,分析病人病情类型。在诊断之前,应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急救需要,准备相应的药品和器械。全程,做好家庭辅导,使之能协助急救,协助病人维持正常呼吸,清理咽喉部分泌物。建立胸痛中心。心脏梗塞治疗的黄金时间是2小时,如果病人不能及时就医,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延误病人就医的重要原因是难以准确地获取有胸痛急救能力的医院信息,为了建立中国胸痛中心,目前已有4300多家医院积极参与了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提供支持和保障,力求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一体化服务,使他们能够迅速住院接受栓塞治疗,降低并发死亡率。
1.3观察相关指标变化
所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科进行了急救护理后,计算抢救成功率。
2结果
2.1急救有效率
2.2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中28例出现并发症症状,发生率为90%;实验组中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发生率为66.67%,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经常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运动员、演艺界人士、警察、医生等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消息。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血液循环紊乱,导致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这种疾病非常可怕,其特点是危重,病死率高,即病人发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死亡,因此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医生介绍,大约7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院前,这也要求大家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尽管原则上来说,我们不建议非医务工作者或者在没有心电图和检查证明的情况下擅自用药,或者擅自抢救。但如果病人发作时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关专家呼吁,每个人都要学会这方面的知识,或许可以拯救一个生命。缩短抢救时间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急诊病人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重症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如果救治不及时,效果不佳,就会出现救治无效的情况。急诊科争分夺秒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绿色快速就医通道,提高接诊与出诊环节的服务水平,实现接诊与急诊的有效衔接,对于提高急诊科的救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组在对常规急救方案的基础上,优化了急救服务,提高了急救服务水平,优化前实验组急救有效率为86.67%,即对照组急救有效率为86.67%。实验组急救有效率经优化后达93.33%。结果两者差异P<0.05。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病人创造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医疗投入,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迎中,王英连,王淑萍.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21+36.